2017年经济发展情况
2017年,面对全市经济持续低位运行、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力抓促 “三重”“三一”等系列止滑稳增措施落地,强化对经济运行的密集调度和精准监测,全市生产总值总量扩张速度回升,工业效益明显改善,投资下降势头放缓,消费、财政、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社会总体呈现总量扩大、结构改善、效益提升、收入增加、运行平稳的发展态势。
——经济总量扩大。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18.97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9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83.33亿元,下降4.2%;第三产业增加值247.69亿元,增长6.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6.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3%,金融保险业增长3.6%,房地产业增长15.2%,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1.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0.2%。
——产业结构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3:48.2:37.5调整为14.2:45.8:40.0,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首次突破40.0%,为历年最高;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3个、-2.39个和2.16个百分点,三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农业形势稳定。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1.44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增加值74.2亿元,增长6.8%。夏秋粮食因灾减产。受上半年旱灾和入秋持续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粮食生产下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74.77万亩,同比减少3.4%。粮食产量132.68万吨,减产24.06万吨,下降15.4%。其中,夏粮产量39.49万吨,减产2.46万吨,下降5.9%;秋粮产量93.18万吨,减21.6万吨,下降18.8%。特色产业较快发展。全市水果产量86.26万吨,增长10.1%;蔬菜产量108.79万吨,增长9.6%;药材产量11.18万吨,增长4.1%;瓜类产量103.74万吨,增长21.8%;油料产量14.36万吨,增长3.9%。育苗面积16.46万亩,增长2.4%;当年造林面积101.72万亩,下降6.4%。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大牲畜存栏65.15万头,增长0.2%,其中牛存栏38.22万头,增长0.8%;羊存栏170.77万只,下降2.3%;猪存栏39.33万头,下降1.4%。牛出栏18.3万头,增长1.5%;羊出栏91.95万只,增长5.7%;猪出栏38.97万头,增长1.2%;家禽饲养量706.19万只,增长21.2%。全市肉类总产量7.57万吨,增长3.4%,鲜蛋产量1.2万吨,牛奶产量0.64万吨。
——工业效益改善。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41.27亿元,同比下降5.0%,降幅比11月收窄0.1个百分点。从属地看,中央企业完成222.87亿元,下降2.6%,比11月收窄0.5个百分点;地方工业完成18.4 亿元,下降20.9%,收窄4.7个百分点。从产量看,原油产量784.04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长庆油田780.01万吨,增长2.5%;镇原区块4.03万吨,增长71.1%。原油加工量359.02万吨,增长4.6%。从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2.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辅助活动增长2.1%;石油加工业增长1.1%;农副产品加工业下降31.2%;医药制造业下降60.1%;酒、饮料制造业下降32.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4%。从用电量看,工业用电量22.05亿度,增长7.0%。其中,轻工业0.68亿度,增长4.4%;重工业21.37亿度,增长7.1%。从效益看,全市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6.45亿元,同比增长18.1%;利润总额55.46亿元,增长52.5%;税金总额102.87亿元,增长13.2%,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54.3%。
——投资降幅收窄。全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开局的同比下降22.0%,降幅持续扩大至三季度的67.8%,之后下降势头放缓。至12月底完成403.46亿元,下降66.4%,降幅比三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比11月收窄0.5个百分点。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003个,同比减少2224个,下降68.9%,完成投资额360.55亿元,下降68.5%(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66个,减少200个,完成投资额245.51亿元,下降44.9%;5000万元以下项目737个,减少2024个,完成投资额115.05亿元,下降83.7%);房地产完成投资42.9亿元,下降10.6%,降幅比11月收窄1.4个百分点。
——消费趋向多元。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95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57亿元,下降3.2%。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完成178.47亿元,增长7.1;农村完成60.47亿元,增长7.0%。从行业消费看,批发业48.38亿元,增长7.8%;零售业160.98亿元,增长6.7%;住宿业1.19亿元,增长2.7%;餐饮业28.39亿元,增长8.6%。从商品销售看,粮油、食品类下降3.5%,日用品类下降7.0%,化妆品类下降16.6%,金银珠宝类下降25.2%,汽车类下降20.6%,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16.3%。
至12月底,全市完成出口创汇总额1.7亿元,下降43.0%,降幅比11月收窄3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平缓。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5.01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676.64亿元,增长5.4%,比上年同期低4.3个百分点;存贷比为1∶0.71,增量存贷比为1:0.45,比上年同期明显下滑,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减弱。
——居民收入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476元,同比净增2176元,增长8.6%,高于上年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6元,净增636元,增长8.5%,高于上年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省0.5个和0.2个百分点。
——物价总体趋稳。1-12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1%,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权重较高的食品类价格回落明显,低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七升一降”,食品烟酒类上涨1.1%,居住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4%,交通和通信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8%,医疗保健上涨2.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8%,衣着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104.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23.6%。
——财政持续好转。至12月底,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49.10亿元,同比增长8.6%;小口径财政收入46.78亿元,增长9.4%。累计完成财政支出234.35亿元,增长8.9%。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