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系列报道之一
庆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2018年以来,庆阳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高站位、高标准、坚守环境质量底线,紧盯环境质量改善总体目标,把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与弥补历史欠账一起抓,加强重点领域治理,综合施策、攻坚克难,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2020年市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6%,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均值分别为55ug/m3、28ug/m3,全域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与“十三五”初期比,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比例由80.6%提高到了95.6%,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0%和13%。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马莲河、蒲河流域“三端”治水大见成效,地表水两个国考、三个省考断面全部达标,6个地下水国考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100%,13个水源地剔除地质因素影响后全部达标。
二是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全市淘汰整治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628台、改造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44台;累计完成近11万户的城乡居民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坚持大手笔、大投入,全力补齐短板,共计排查整治涉水污染问题9150多个,全面推进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6%,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86.7%,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建成氧化塘、人工湿地60处,在建8处。完成全市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土壤污染防治及重点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共完成农村环境整治238个行政村。完成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市各级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排查出的349口油水井全部封堵退出并恢复生态。完成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工艺提质改造76座。基本完成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市未发生重大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
三是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全市已建成运行集中供暖热源厂22个、污泥处理厂1个、生活垃圾填埋场17个、垃圾焚烧发电厂1个、厨余垃圾应急处置中心1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95个,在建8个,提标改造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9个。庆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热解焚烧处置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引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7个,建成运行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油泥减量化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为有效防治大气、水、土壤污染和安全、无害处置危险废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建成运行国家级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1个、市区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及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1个、市级大气污染网格化微型监控平台1个、国家级质量自动监测站3个、省级9个空气。督促34家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国家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为精准治污、及时消除隐患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是环境责任更加明晰。制定出台了《庆阳市环境保护工作奖惩办法》、《庆阳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并与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签订了《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切实靠实了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生态环境监管责任,为全市攻坚战开展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和保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