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十三五”时期全市草畜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4-16 【字体:

庆阳地处关中平原向毛乌素沙漠和鄂尔多斯盆地的过渡地带,具有耕地与草地交错分布,联结农区与牧区的区位优势,属于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发展草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三五”时期,按照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对庆阳“以优质苹果、牛羊为主的陇东雨养农业区”的产业定位,我市坚持把草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全力打造肉羊、肉牛、生猪、肉鸡和饲草五大主导产业,全市草畜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

一是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十三五”末,全市肉羊、肉牛、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779万只、47.7万头、104万头、2540.84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3.75万吨,较2015年增长99.9%。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1682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1%。全市每年更新种植紫花苜蓿100万亩,累计留存面积495万亩,种植燕麦、甜高粱、饲用玉米等一年生牧草100万亩,青贮饲草300万吨。

二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坚持“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农牧循环”的总体思路,不断调整优化形成了“四区四带”产业布局,全力打造以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为核心的肉羊和以合水县、环县为核心的奶山羊产业区,以镇原县为主的白羽肉鸡产业区,以西峰区、正宁县、宁县为主的生猪产业区,以正宁县、宁县、镇原县为主的肉牛产业区。全市引进中盛农牧、庆环制种等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13家,建成了庆环肉羊制种基地,中盛农牧1000万只肉羊产业化项目顺利推进,正大集团18万头生猪现代农牧全产业链项目全面建成、上海东方希望200万头生猪现代化养殖循环产业基地项目加快推进,圣越集团1.2亿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屠宰量达到3000万只。

三是产业链条有效延伸。坚持“建基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构建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现代草畜产业体系。肉羊产业大力推广全舍饲工厂化养殖、全混合日粮标准化饲喂、全基因组良种化选育、全畜群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净化、全过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五全五化”生产方式,一级纯种选育、二级杂交生产、三级集中育肥的“三级二元”生产体系和一只配一万、一天配一天、一扫三二一、一变三十六的“四个一”制种技术为主的环县肉羊产业发展模式。肉鸡产业大力推广圣越集团肉鸡生产统一鸡苗、统一饲料、统一兽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宰割销售“五统一”模式。生猪产业大力推广定仔猪和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的“正大三定”模式。肉牛产业启动实施“早胜牛复兴计划”,构建集育种、繁殖、育肥、屠宰深加工、品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饲草产业大力推行“订单种植、合同收购”模式,推动牧草集中连片种植、机械化收割加工、商品化供给销售。

四是产业带动效应显现。通过发展草畜产业,带动9万户农户种草养羊,4万多贫困人口依靠羊产业脱贫,草畜产业贡献农民人均收入2334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4%。省委、省政府先后于2018年6月、2020年9月在我市环县召开全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全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现场会;2019年和2020年分别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第八届(2020)全国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331+”产业扶贫模式成功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创新40案例”,被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评为“2019中国羊产业扶贫先进模式”,我市草畜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