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智慧水利新基建项目规划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6 【字体:


庆政办发〔2024〕63号  2024年8月27日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庆阳市智慧水利新基建项目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工业园区(集中区)管委会,中、省驻庆有关单位:

《庆阳市智慧水利新基建项目规划》已经五届市委常委会第76次会议和五届市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庆阳市智慧水利新基建项目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水情及工程现状

庆阳市水资源总量8.01亿m3,其中地表水7.35亿立方米,地下水0.66亿立方米。全市有泾河、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和葫芦河6条较大河流,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51条,总河长4861公里。截止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2.64万处,现状年供水能力3.05亿立方米。其中: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299处(千吨万人工程37处),自来水普及率82.05%;水库工程30座(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7座,承担城乡供水任务的12座);灌溉工程1120处(千亩以上灌区25处,万亩以上中型灌区13处);山洪灾害防治工程1414处(监测预警系统9套,视频会商系统13套,预警广播站719个,雨量站567个,雨量水位一体站55个,河道、水库视频图像站51个);水电站3座,人工湖体7座,骨干淤地坝933座。全市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1540名、护河员巡河员2743名,划定全市9条规模以上、111条规模以下河流、26座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总长度4420公里。

(二)信息化建设现状

庆阳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建立起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水利信息化系统,水利现代化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城市水信息监测及传输体系初具规模。庆阳市结合自身发展特点,针对不同的水利业务管理侧重点,建设了相应的监测感知设备。立足河道、水文站网、重点工程等全方位监测。在防汛抗旱方面建成雨情、水情自动采集站673处(雨量站567个,雨量水位一体站55个,河道、水库视频图像站51个)。建立起市县贯通、调度有力、运行顺畅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安装了320处取水大户的在线计量设施,提升了水资源管理监管能力,在河湖管理方面建设257个视频监控站点,有效支撑河长制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监管功能,在城乡供水方面,对193座机井,84座水厂、137座泵站、145座蓄水池完成了自动化信息配套设施,安装IC卡水表11.54万块,智能远传水表5.65万块。

治水工作数字化手段充分运用。庆阳市水利部门使用的应用系统以甘肃省统建为主,包括水政务、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工程5类14项,庆阳市建设了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智慧河湖管理平台、水利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地下水监测平台4项,各县(区)自建涉及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以及水工程4类11项。

数字水利建设方式与制度不断完善。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网信办的统一管理下,庆阳市水务局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领导小组,编制了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网络安全管理预案、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等。

(三)形势分析

进入数字新时代,面对信息社会迅猛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新形势和治水新老问题交织汇聚的新挑战,全市深化水治理、破解水瓶颈、保障水安全需求十分迫切,智慧水利新动能急需释放。“十四五”是庆阳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发声,新基建政策导向日益明确,水利信息化建设集聚动能加速释放。

1.从国家层面看,国家信息化战略对水利信息化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治理方式变革”。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要求:“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水利部提出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以上国家发展战略和信息化方针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对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工作部署也为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从省级层面看,水利改革发展给水利信息化建设布置了新任务

甘肃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以疏勒河、引洮供水工程及白龙江干流甘肃舟曲段为试点,先行开展数字孪生工作,推进智慧水利系统建设,开启了甘肃智慧水利新篇章。在《甘肃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以网络安全为底线,以构建全省区域内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智慧水利系统建设。到“十四五”末,全省水利行业基本实现水资源、水灾害和水生态环境、水工程、水监督、水政务、水服务等“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逐步形成水利信息化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统一个性要求的“五统一”智慧水利体系。

3.从市级层面看,“东数西算”给庆阳水利信息化带来了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八大枢纽节点之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落地庆阳,已成为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并带动庆阳全面迈入数字经济新赛道。机遇千载难逢,优势得天独厚,发展刻不容缓。水务行业应当积极响应新时代的水利信息化新趋势和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将智慧水利建设融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当中,加快补齐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智慧水利改革创新,走出一条满足人民需求、保障经济需要、建设美丽新庆阳的水利高质量发展道路。

总体来看,当前是推进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机遇叠加期,庆阳市智慧水利发展机会稍纵即逝,必须乘数而上、向数而行,勇担重任、创新突破,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水利数字化典型经验。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抢抓国家支持新基建项目政策导向,依托庆阳“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城市建设,按照构建“一纵三横、百湖千池”水网体系总体思路,实施好布点、连线、织网工程,做优水利新基建“智座”,做实水利新基建“智脑”,做强水利新基建“智库”,构建形成数据互联共享、数字多元共治的水利新业态,真正实现“数赋水务能,云解塬上渴”。

(二)基本原则

需求牵引,以数赋能。坚持创新核心地位,聚焦保障水安全,突出数字关键作用,瞄准破解庆阳市水管理服务难题、提升工作效能需求,推动庆阳市智慧水利“科研、试验、产业”三位一体演进,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大幅提升智慧水利整体协同能力。

应用至上,系统施策。坚持以用促建,发挥数字化强大的引领性、整体性和撬动性“牛鼻子”作用,突出水是核心要素的聚合作用,注重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作用,运用数字手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激发出来,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有力发挥,打包解决水安全新老问题。

防范风险,安全可控。兼顾创新发展和安全发展,切实完善水利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智慧水利关键设施和重点领域信息安全,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智慧水利过程中的风险。

全面规划,统筹推进。统一规划庆阳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多个层面的水问题,从水资源系统的全局考虑风险控制和效益优化。从智慧河长、防汛抗旱、城乡供水、智慧灌区等方面建设智慧水利示范区,探索现代智慧水利系统治理的新模式。统筹安排智慧水利建设,正确处理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保障流域社会协调发展。

(三)规划范围及水平年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庆阳市,包括西峰区、庆城县、华池县、宁县、镇原县、合水县、正宁县和环县的水利全领域。

2.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2023年,近期规划水平年2025年,远期规划水平年2028年。

(四)发展目标

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统筹运用数字化改革思维和技术,把数字化改革贯穿到治水各领域全过程,打造“4+8”智慧水利产业体系,构建庆阳市智慧水利-数字孪生工程体系,形成数据互联共享、数字多元共治的水利新业态,为人民群众提供指尖上的管理与服务。预计到2025年,庆阳智慧水利雏形乍现,建设示范性水联网标准工程,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初步构建起高效水调控、精细水供给、统一水管理、自然水生态、安全水保障的水利信息化新格局。到2028年,庆阳智慧水利形态全面形成,将庆阳市建设成为甘肃省智慧水务试点城市以及全国智慧水利先进城市。智慧水利的智慧决策支持系统全面建成,信息化发展水平居于全国水利行业领先水平。形成水资源科学管理、水生态良性发展、水环境清洁优美、水服务优质高效的智慧水利新形态。

三、主要任务

(一)总体架构

按照数字中国“2522”建设布局和甘肃省“上云用数赋智”行动“1237”总体架构,充分运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核心数据中心集群资源,搭建形成“4+8”(即一朵水务云、一张数字网、一大数据中心、一数字孪生平台和8个应用系统)智慧水利总体架构,打造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及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推动水利行业向形态更高级、基础更牢固、保障更有力、功能更优化方向演进。

一朵水务云:引黄河云落地董志塬,通过与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超算中心、百度云、阿里云和启迪水联网共同合作,汇聚政府及市场治水数据、应用科研单位模型算法,打造立足庆阳、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的数字孪生算力服务基地,构建智在管理、能在应用,集防洪、供水、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网多能”智慧水务云。

一张数字水网: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工程全要素和建设运行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打造全市智慧水利“一张数字网”,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体联动运行,一屏科学决策,一站智慧服务。

一大数据中心:充分发挥“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城市建设优势,按照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积极推进数据处理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建设,应用大数据分布式存储与处理技术、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元数据技术等,重点建设专业、基础、社会数据资源库,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管理,制定水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相关制度,规范采集处理、登记汇聚、共享服务、开放开发、更新维护等管理,基本形成逻辑集中、共享共建、运行规范、覆盖全面、主体明确的智慧水利大数据中心。

一数字孪生平台:对标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技术要求,基于统一的数字治水水务云底座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对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治理管理对象、影响区域等物理流域进行数字映射,利用模型平台和知识平台实现水利业务“四预”流程的智慧模拟、仿真推演,支撑庆阳市8个水利业务应用系统。

8个应用系统:基于统一的智慧水务云底座和统一大平台,健全水资源管理、水网数字孪生管理、城乡供水、河湖管理、水旱灾害防御、项目管理、灌区管理、办公管理等8项业务应用场景,升级完善场景业务应用功能,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平台与用户业务深度结合;不断完善提升承载各项水利应用的数字平台,统一提供用户、接口、共享等组件支撑,实现治水应用“一台统管”。

(二)构建一朵水务云

实施智慧水务云建设工程。积极引进“黄河云”落地董志塬,通过汇聚政府及市场水务数据、应用科研单位模型算法、提供算力支撑、探索数据流通机制等服务,支撑水利行业协同创新,打造立足庆阳、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的数字孪生算力服务基地。

1.算力服务建设

最底层算力服务建设将依托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中心资源,构建水务云,规划水利行业云服务目录、整体架构、资源池,满足业务需求,整合已有服务能力、规划新增通用服务能力,形成水利行业公用服务,集约化建设。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业有关企事业单位、科技公司提供云主机、云储存、云数据库、云应用集成、云负载均衡、云安全防护等基础服务。打造水利行业“数据底座”。通过超大的集群规模、超高弹性扩展能力和按需服务的特性,为水利行业提供极高性价比、极低总体拥有成本和安全稳定的算力服务。

2.算法服务建设

在算力服务基础之上是构建算法服务。针对当前水利行业运行感知能力不足、决策调度和风险研判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国家数字孪生水利模型平台,提供智慧水利时空数据支持以及智慧水利孪生支持,打造面向西北以及全国的水利算法服务平台。

3.算据服务建设

构建面向水利行业业务需求的算据服务,实现对智慧水利核心业务的支撑。依托“黄河云”,为“四预’工作提供精准、动态的数字场景,共享调用数字孪生流域基础支撑信息,以现有的河湖水系、水利工程、水文站网等物理流域感知网为基础,整合各地城乡供水、数字灌区、数字生态等基础信息,针对不同业务场景提供试验基地及算力支持,实现有效整合、在线共享、高效利用。

(三)建设一张数字网

对市内水库、供水工程、河道治理等先行开展数字孪生试点,对工程全要素和建设运行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通过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实现对工程的实时监控、科学调度。在此基础上,打造全市智慧水利“一张数字网”,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体联动运行,一屏科学决策,一站智慧服务。

1.完善监测网络体系

加强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监测网,对水库、引调水工程、重要堤防、河湖、断面、水厂、泵站、蓄水池、入户水表等水利场景信息采集和监测网络进行全面完善。

2.拓展水通讯网络体系

通过租赁电信、移动、联通运营商专线、4G/5G、NB-IOT无线通信相结合等方式,依托水利云实现所有智慧水利数据交换共享,满足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等需求,进一步提高数据交换安全度。加快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数字水通讯网络空间。依托监测网络体系工程建设,进行相应的水通讯网络体系建设。

3.构建水网络安全体系

从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监控、传输通道、统一登录、容灾备份等方面入手,建立水利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成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管理安全四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为智慧水利提供有效安全保障。

4.建设会商调度指挥中心

在云网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市级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实现各类感知信息、工程信息、水利业务管理等信息的全面汇聚。

(四)建设一个数据中心

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推进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建设,庆阳市智慧水利大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处理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两部分。

1.数据处理中心

按照“开源畅流、聚合应用、激发价值”的要求,加快实施构建完善水数据生产更新、协同共享、深化应用、安全保护等机制,推进重点水数据扩大生产、按需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水数据质量和应用效能,全面发掘水数据价值,有效发挥水数据的生产要素作用。

规范数据生产。坚持数据姓党,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慧水利感知网,根据“谁建设、谁生产、谁持有”的原则,按照“一数一源、多元核验”维护更新机制,采集形成源于物理水系统的自然地理、水资源、水工程、河湖水系、水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等对象的全要素数字化映射,保障智慧水利各项应用数据需求。

做好数据存储。建设智慧水利大数据中心,按照“一律上云、异地灾备”的要求,加快建设标准统一、稳定可靠、绿色集约的水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保障智慧水利大数据存储安全。

强化数据管控。设立水数据管理服务中心,按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标准要求,建设水数据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保证水数据资源可持续采集、传输、交换、共享、应用和销毁。

扩大数据交换。探索建立涉水政府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双向流动机制,完善水数据交换(交易)机制,明确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的范围,依据公共分权限、市场走交易的途径,促进水数据资源交换通畅。

实施数据建模。按照工作实体不同属性,以全国水网体系公共底图为基础,叠加重点区域无人机遥感影像、河湖管理范围矢量、测图卫星 DEM 等实施治水三维数字模型建设,按不同业务对象需求采用不同精度的数据构建数据底板,集成建设治水数据立体图,不断提升水系统虚拟实现的耦合程度。

实现数据使能。以业务需求为指引,对各类通用支撑组件、治水业务基础支撑组件进行梳理和服务化封装,在应用支撑层形成通用模组、专业模型、分析挖掘、数据服务等基础应用支撑服务,搭建学习算法、机器认知、知识图谱等智慧使能服务,充分释放大数据的生产力。

深化数据展现。依据不同业务功能需求,构建治水数字孪生可视化界面,采用“一岗一页”方式形成用户场景,提供三维展示、数据融合、分析计算、远程控制等功能,不断提升用户的沉浸感、真实感,达到用户与场景实时交互、上线工作。

2.业务处理中心

按照“标准统一、认证权威、按需接入”的要求,依据各方水利主体应用的数据需要,通过统一的平台和流程泛在共享相关业务模块,形成统一的业务开发、共享及集成的处理中心。

加大业务应用集约建设。按照“统筹应用开发、复用组件模块、避免重复建设”的要求,建立智慧水利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全市智慧水利应用“一本账”管理,组织各项应用迭代升级、增量开发,持续完善界面功能、优化用户体验、扩展多端覆盖,不断提升应用知晓率、使用率、满意率。

统一打造云网数据底座。支撑应用建设,推动场景融合,打破条块分割,强化工作协同,通过数字集成赋能大幅提升智慧水利工作效率和水资源效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新经济、社会大协同、应用大创新的新时代发展需求。

加强智水组织协同联动。按照“迁移上线、角色调整、关系重构、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破解发展水瓶颈,以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途径,加快优化智慧水利主体间的协同机制,推进智慧水利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促进水治理法治化、民主化、社会化有机结合,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多跨协同,推动治水方式整体实现历史性转变。

(五)搭建一个数字孪生平台

根据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庆阳枢纽节点布局,加大治水专题算法算力引入应用力度,高效推进治水智算工程建设,输出平台能力、聚集创新要素、抚育智能生态,有力支撑治水业务智能化。

1.数据底板

遵循水利部对于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数据底板主要技术指标的要求,融合水利部 L1 级数据底板,重点建设庆阳全域L1、L2 级数据底板,充分利用已有数据成果,汇聚水利信息网传输各类数据,经处理后可为模型平台和知识平台提供数据服务。汇聚全市试点范围数字孪生多源异构数据资源,治理形成“可用、可管、可视”的数字孪生数据模型,升级提升数据服务平台能力,以业务需求为指引,对各类数据底板资源进行“对象化、主题化”梳理和服务化封装,试点与水利黄河云相结合的数据服务共享模式。数据底板为庆阳水利数字孪生平台提供底层多源异构数据汇聚、治理、挖掘、服务支撑。

2.模型平台

模型平台需开发各类标准化分布式水文模型、水动力模型、洪水影响分析模型等,开发流域、工程相关的可视化模型,开发遥感识别、视频识别、语音识别模型,基于平台完成模型管理、算法管理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并将模型分析结果利用仿真引擎进行场景构建和可视化渲染,实现支撑业务系统“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模型分析服务。

3.知识平台

利用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水利对象关联关系和水利规律等知识的抽取、管理和组合应用,为庆阳数字孪生流域提供智能内核,支撑正向智能推理和反向溯因分析,主要包括水利知识和水利知识引擎。其中,水利知识提供描述原理、规律、规则、经验、技能、方法等的信息,水利知识引擎是组织知识、进行推理的技术工具,水利知识经知识引擎组织、推理后形成支撑研判、决策的信息。知识平台应关联到可视化模型和模拟仿真引擎,实现各类知识和推理结果的可视化。

打造一张知识网、多场景知识应用服务模式,提供智能问答、自然语言文稿自动解析、自动知识推送、智能搜索等各项定制化知识服务。将知识网服务能力与业务应用进行对接,提供搜索、问答、语音、智能外呼等人机交互方式,应用于庆阳水利各业务场景中。

(六)八大应用场景

按照“专注业务、自建最小、共享最大”的要求,立足管理服务和虚拟调度,聚焦全市各涉水业务职能,突破传统治水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单部门内循环”为主的模式,集成汇聚多个应用系统,搭建统一平台,市级统建,县(区)共用,构建“耦合集成、各方联通、协同联动”的水联网数字治水场景体系,实现指尖上的管理和服务。

1.智慧水资源管理

通过在水库、机电井、取水口安装在线计量监测设施,对全市2042个用水户(规模以上用水户370户),水量、水位、水压等水力要素全天候监测、全覆盖上图,超限自动报警,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各方水资源统筹管理,达到水资源动态监测、运行数据实时分析的目标。同时以市级水资源管理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水资源管理业务应用,基于水网感知能力,构建覆盖全域的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水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科学优化调度、智能精准预警和智慧决策管理,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管理。主要建设内容:对全市未安装计量设施的1722户3078处取水口进行智能计量设施配套,完成智慧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初步搭建,并集成存量数据、监测感知数据以及现有相关业务应用系统,为智慧水务全面建设提供支撑。2025年前完成规模以上用水户全覆盖;2030年实现所有取水户全覆盖。

2.智慧水网数字孪生管理

紧紧围绕“一纵三横”水网布局,实施布点、连线、织网工程建设,对骨干水网工程开展数字孪生建设,通过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建立骨干水网沙盘模型,实现工程管网分布整体呈现、实时监控、科学调度。主要建设内容:对巴家咀水库(含五台山水库)、扬黄工程、莲花寺水库引水及小盘河水库引水开展数字孪生工程建设。2025年前重点实施巴家咀、五台山水库数字孪生建设,2028年实现扬黄工程甜水堡至西峰输水管线、莲花寺水库引水入合工程太白至驿马、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工程长庆桥至新宁输水线及小盘河、莲花寺水库数字孪生建设数字孪生建设。

3.智慧城乡供水

对全市8个县城及37处农村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智慧化管理体系,同时搭建智慧城乡供水系统,全面融合智能化水厂管控、管网综合调度、水质在线监测、远程用水计量等业务,实现城乡供水要素的实时监测、供水事故及时预警、供水一体化监管和调度,快速感知水务状况、智能分析研判等,为用户提供放心水、优质水、满意水。主要建设内容:对全市未进行自动化建设的115处机井、5座水厂、25处泵站、1030座蓄水池、2118处分水口、1033处最不利监测点进行自动化设备配套,完成“互联网+城乡供水”管理系统的初步搭建,接入存量数据,集成已有县(区)城乡供水业务应用系统,为智慧城乡供水全面建设提供支撑。2025年前实施环县、西峰、镇原城区及18个农村千吨万人供水智慧化管理。2028年全市8个县区和全市37处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均实现智慧化管理。

4.智慧河湖管理

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对市域内划定管理范围的120条河流、26座重点水库、7座人工湖进行实时监控、生态流量监测及智能化巡查,同时以河湖智能化管理为目标,融合已有平台数据和应用,围绕水质监控、巡查监管、水源保护、水生态管理等核心业务,进行业务拓展和流程再造,提升河湖管理智能化水平。并将遥感识别、智能视频、无人巡查等先进技术,与河湖管理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立体化河湖管理新格局。主要建设内容:补充建设55处水质监测设备、更换32处视频摄像头,新建237处视频监测站点。完成智慧河湖管理系统的搭建,融合已有平台数据和应用,为智慧河湖管理建设提供支撑。2025年前实现泾河、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和葫芦河等6条河流智慧管理。2028年前完成其他河流、重点湖库、敏感水域的实时监控、生态流量监测及智能化巡查。

5.智慧水旱灾害防御

以现有的河湖水系、重点水库、水文站网等物理流域感知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和业务平台,通过信息挖掘、数据整合和业务再造,构建全市防汛抗旱数字水利底座,以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一体化融合应用为核心,围绕流域防洪、山洪灾害防御、旱情等业务,提升预报预警和智能调度能力,强化实时推演和动态仿真,优化预警发布和响应反馈机制,逐步构建全市智慧防汛抗旱决策支撑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对全市30座水库补充建设视频监测站点48处,水位、雨量一体化监测站点35处,渗流监测站点34处,位移安全监测站点34处,单独雨量站24处。对全市河流补充建设视频监测站点36处,水位、雨量一体化监测站点15处,完成智慧水旱灾害防御的搭建,融合已有平台数据和应用,为智慧水旱灾害防御提供“四预”支撑。2025年前完成巴家咀、小盘河水库防洪智慧调度。2028年实现流域内所有水库、中小河流、山洪沟道防洪及抗旱预警智慧调度。

6.智慧项目管理

借助GIS+BIM(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构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项目审批、项目建设、质量安全、项目验收、运行管理全流程项目管理平台,接入存量相关的数据及系统,提升工程质量安全,规范工程运行管理。2025年前实现所有在建水利工程在线监管。

7.智慧灌区管理

通过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安装视频监控和智能传感器,对灌区水情、雨情、土壤墒情、气象等信息进行采集、监测、分析和研判,对泵站、闸门、渠道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同时以智慧灌区管理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业务应用,构建覆盖全域的智慧灌区管理平台,实现科学配水、节水灌溉、生态保护、智能管控的目的,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主要建设内容:对宁县和盛塬30万亩及新建高效节水灌区进行自动化配套,完成智慧灌区管理系统的搭建,融合已有平台数据和应用,为智慧灌区管理提供支撑。2025年前建成宁县和盛塬30万亩高效节水灌区自动化配套。

8.智慧办公管理

采用云计算、移动办公等智能技术手段,将政务管理、人事管理、公文办理、财务管理、会议管理等各种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促进全市水务系统远程协同办公、会议会商和沟通协调,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息安全,提升决策水平。2025年前全市水务系统实现智慧办公自动化管理。

四、投资匡算及实施计划

(一)投资匡算

根据水利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委以及甘肃省的投资匡算相关规定和标准,基于已开展的有关规划、可研初设等前期工作,参照近年来类似项目实际投资情况,对本规划中涉及的重点项目投资进行了初步测算,估算总投资4.717亿元,其中2025年前完成投资2.652亿元,2028年前完成2.065亿元,具体见表1。所需资金计划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亿元,剩余1.717亿元通过引进市场主体融资的途径共建。


表1 庆阳市智慧水务重大项目投资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整体投资估算

(万元)

2024-2025期间投资

(万元)

备注

数字网建设工程


39330

21438


(一)

监测网络工程


37145

20642


1

水资源监测基础设施工程

对1722户,3078处取水口进行智能计量设施配套

4849

78.77


2

引调水及水资源配置监测基础设施工程


4950

0


2.1

扬黄工程甜水堡至西峰输水管线

对15座泵站、256km输水管网关键节点进行自动化补充建设。

1100


按照《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提质改造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自动化投资以及实际自控设备补充建设进行估算

2.2

莲花寺水库引水入合工程太白至驿马

对2座加压泵站,2座隧洞、2座调蓄水池,98.99km输水主管道重要节点配套监测控制设备。

2700


按照《莲花寺水库引水入合工程初步设计》、《庆阳市莲花寺水库向庆城延伸供水工程可研》自动化投资进估算

2.3

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工程长庆桥至新宁输水线

对1座原水调蓄水池,4座加压泵站,1座水厂脱盐车间,5座乡镇调蓄水池,90.46km输水主管道、52.80km输水支管重要节点配套监测控制设备。

1150


依据《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庆阳市宁县长庆桥工业集中区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自动化进行投资估算

3

“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

对115处机井、5座水厂、25处泵站、1030座蓄水池、2118处分水口、1033处最不利监测点进行自动化设备配套,配套81处水质监测设备。

12427

7745.26


4

智慧河湖管理工程

新建55处水质监测设备、更换32处视频摄像头,新建237处视频监测站点。

2935

1633.35


5

防汛抗旱监测基础设施工程

对30座水库新建视频监测站点48处,水位、雨量一体化监测站点35处,渗流监测站点34处,位移安全监测站点34处,单独雨量站24处。
对全市河流新建视频监测站点36处,位、雨量一体化监测站点15处。

1085

286.05


6

智慧灌区工程

对30万亩高效节水灌区进行自动化提升改造。

10899

10899


(二)

水网络提升工程


371

101.34

按照监测网络工程投资的1%计算

(三)

网络安全工程


1114

304.02

按照监测网络工程投资的3%计算

(四)

水利综合会商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工程

建设庆阳市调度中心、建设骨干水网电子沙盘、改造8个区县调度中心。

699

390.68


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建设数据处理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

865.5

519.30


数据孪生平台工程

建设数据底板、模型平台以及知识平台

3465

1733


业务应用系统


3510

2825


1

智慧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380

300


2

智慧水网数字孪生管理系统


390

310


3

智慧城乡供水管理系统


490

410


4

智慧河湖管理系统


610

475


5

智慧水旱灾害防御系统


640

490


6

智慧项目管理系统


210

180


7

智慧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490

410


8

智慧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300

250


合计


47170

26515


 (二)运维费匡算

基于近年来已建成的项目实际运维情况,对本规划中涉及的重点项目的运维费用进行了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年运维费总计约2131.41万元,其中需要市级承担的费用为1260.02万元。

表2 运维费用估算表

序号

内容

描述和说明

单项费用 (万元/年)

需要市级承担的费用(万元/年)

备注

本项目运维费

包括前端监测/监控设备运维、 网络通信、 软件系统维护升级等内容

1

感知控制设备改造维护

监控改造设备,包括PLC、仪表设备、视频设备维护

765.19

182.71

约占监测控制设备投资的2.0%

2

数据传输费用

无线4G+租用运营商网络

371.45

88.70


3

软件系统维护升级

软件各子系统配置备份,升级更新、定期维护等

280.8

280.8

软件投资费用的8%,如果需要产生这个费用,不需要则不产生这个费用。

4

调度中心设备运维

机房及监控中心硬件设备 (网络设备、 PC等)维护

13.97

7.81

约占调度中心设备投资的2%

5

产业云服务费用

算力服务、算法服务支撑

700.00

700.00


小计

2131.41

1260.02


(三)实施计划

2025年前计划实施18项工程,主要完成50处规模以上取水口、环县、西峰以及镇原城区及18处农村千吨万人工程、市内6条主要河流,宁县30万亩灌区自动化基础设施配套、巴家咀(含五台山)水库、小盘河水库数字孪生建设,数据处理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的搭建及8个应用系统软件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652亿元;2028年前计划实施20项工程,主要完成剩余3028处取水口,全市剩余5个县区和全市19处村千吨万人工程、市内其他河流、重点湖库、敏感水域智慧化管理,扬黄工程、小盘河水库引水、莲花寺水库引水工程及全市所有水库、中小河流、山洪沟道防洪的数字孪生建设,完善数据处理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以及各个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计划完成投资2.065亿元。具体实施内容及实施计划详见表3及表4。

 

表3 庆阳市智慧水利新基建规划项目清单(2024年至2025年)

项目类型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投资

(万元)

备注

合计

共实施18个项目

26515


数字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小计


21438


1

水资源监测基础设施工程

对50户,50处取水口进行智能计量设施配套。

79


2

“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

对环县、西峰以及镇原城区及农村千吨万人工程73处机井、2座水厂、16处泵站、646座蓄水池、1327处分水口、648处最不利监测点进行自动化设备配套,配套45处水质监测设备。

7745


3

智慧河湖管理工程

新建21处水质监测设备、更换18处视频摄像头,新建110处视频监测站点。

1633


4

防汛抗旱监测基础设施工程

对巴家咀和小盘河水库补充建设视频监测站点8处,水位、雨量一体化监测站点16处,渗流监测站点15处,位移安全监测站点15处,单独雨量站1处。

286


5

智慧灌区工程

对30万亩高效节水灌区进行自动化提升改造。

10899


6

水利综合会商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工程

建设庆阳市调度中心、建设骨干水网电子沙盘。

391


7

水网络提升工程

依托水利云所有智慧水利数据实现交换共享,满足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等需求,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数字水通讯网络空间。依托监测网络体系工程建设,进行相应的水通讯网络体系建设。

101


8

网络安全工程

建设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管理安全四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

304


9.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搭建数据处理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

519.3


10.数据孪生平台工程

建设数据底板、模型平台以及知识平台。

1732.5


八大业务应用

系统

小计


2825


11

智慧水资源管理系统

整合已建设备、接入新建设备,建成8大智慧管理集成系统。

300


12

智慧水网数字孪生管理系统

310


13

智慧城乡供水管理系统

410


14

智慧河湖管理系统

475


15

智慧水旱灾害防御系统

490


16

智慧项目管理系统

180


17

智慧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410


18

智慧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250



表4 庆阳市智慧水利新基建规划项目清单(2026年至2028年)

项目类型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投资(万元)

备注

合计

共实施20个项目

20655


数字网基础设施

建设工程

小计


17891


1

水资源监测基础设施工程

对1672户,3028处取水口进行智能计量设施配套。

4770


2

扬黄工程甜水堡至西峰输水管线

对15座泵站、256km输水管网关键节点进行自动化补充建设。

1100


3

莲花寺水库引水入合工程太白至驿马

对2座加压泵站,2座隧洞、2座调蓄水池,98.99km输水管道重要节点配套监测控制设备。

2700


4

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工程长庆桥至新宁输水线

对1座原水调蓄水池,4座加压泵站,1座水厂脱盐车间,5座乡镇调蓄水池,90.46km输水主管道、52.80km输水支管重要节点配套监测控制设备。

1150


5

“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

对42处机井、3座水厂、9处泵站、384座蓄水池、791处分水口、385处最不利监测点进行自动化设备配套,配套36处水质监测设备。

4681


6

智慧河湖管理工程

新建34处水质监测设备、更换14处视频摄像头,新建127处视频监测站点。

1302


7

防汛抗旱监测基础设施工程

对28座水库新建视频监测站点40处,水位、雨量一体化监测站点19处,渗流监测站点19处,位移安全监测站点19处,单独雨量站23处。对全市河流新建视频监测站点36处,位、雨量一体化监测站点15处。

799


8

水利综合会商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工程

改造8个区县调度中心。

308


数字网基础设施

建设工程

9

水网络提升工程

依托水利云所有智慧水利数据实现交换共享,满足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等需求,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数字水通讯网络空间。依托监测网络体系工程建设,进行相应的水通讯网络体系建设。

270


10

网络安全工程

建设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管理安全四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

810


11.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按照建设内容对数据处理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进行完善。

346.2


12.数据孪生平台工程

按照建设内容进行平台的建设。

1732.5


八大业务应用系统

小计


685


13

智慧水资源管理系统

接入新建设备,对8大智慧管理集成系统进行功能完善。

80


14

智慧水网数字孪生管理系统

80


15

智慧城乡供水管理系统

80


16

智慧河湖管理系统

135


17

智慧水旱灾害防御系统

150


18

智慧项目管理系统

30


19

智慧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80


20

智慧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50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惠及全市七县一区116个乡镇215万人,覆盖120条河流和88处水利工程,实现指尖上的水利管理与服务,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用水安全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贯彻国家信息化战略,驱动以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和治水方略,进一步调整水利发展思路,明确方向,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新时期水利现代化发展之路,创新水利公共服务模式,提升水利服务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与水利工作紧密融合,驱动以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高协同能力,提升水利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本规划实施,水利管理部门日常工作将实现信息化处理全覆盖,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设水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改变不同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加强和促进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有效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提高水利政务公开和参与水平。通过深化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使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各种信息,从整体上了解管理部门在水利工程、水资源保障的发展动态,有助于提高水利管理透明度,增强公众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对提高庆阳水利整体管理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经济效益分析

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信息深度开发和利用。水务云是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及终端用户部署的水利服务范式,是面向水利行业统一调度云资源的算力中枢、支撑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数据底座、以及自主可控混合云平台。在解决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政务与市场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信息深度开发和利用及决策支持等问题方面达到以下预期成效。一是通过数据共享增强数据供给能力,降低数据采集成本;通过数据在共享中实现二次开发与重复利用,最大限度释放数据红利。二是通过提供共性的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模型服务,让算力易用、可用并大幅降低使用成本,帮助政府和企业降低技术研发、应用和部署成本,增强创新和转型发展能力。据保守估算水务云5年预计收益2.25亿元。具体服务内容与效益估算见下表:

表5 水务云效益分析表

序号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5年预计收益

(万元)

1

西北地区涉水企业

对甘肃及西区其他省份主要涉水企业进行上云服务,主要包括水务公司、涉水产品企业及科研院所等。提供迁移上云服务及云上创新(云原生)服务,按年购买服务。30万/年/企业

7500

2

西北水利算法使能平台服务对象

根据统计,现有水利各算法有150余个,按照水利发展现状,预计五年后算法达到500个,水利云为西北地区各类算法提供算力能力按次收费,预计五年有超过5000次服务。1万/个/次

5000

3

西北水利业务资源撮合平台服务对象

基于水务云打造水利业务资源撮合平台,为西北地区各类水利业务资源共享提供交易平台。平台按照抽取佣金的方式按笔进行收费,预计五年有上万笔交易。预计五年有1万笔交易。

10000

4

其他行业扩充

以水利行业为基础,以庆阳为根据地,横向将水务云复制至其他行业、向其他区域复制推广,将产生N倍的扩大效益。

待定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服务。通过整合已有信息资源,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的框架下,建设水利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统一用户认证,实现水利业务“一站式”服务,基于庆阳水利大数据库和水利一张图开发统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现有应用管理系统,使得各系统间能够互联互通、数据能够共享、提高数据流转、减免信息孤岛。依靠平台对这些数据通过分析、统计、组合后,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智能应用的引入,建立起高效能、低成本管理模式,能够辅助相关部门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决策,可提高60%的工作效率,降低40%的管理成本,据初步估算仅城乡供水、灌区、以及引调水工程运维管理人员可由2164人减少至1298人,按照现状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及成本折算,年可节约人工管理成本约3500万元。

表6  人工管理效益分析表

序号

类型

项目实施前人员及工资支出情况

项目实施后人员及工资支出情况

备注

管理人员(人)

工资支出(万元/年)

管理

人员(人)

工资支出

(万元/年)

1

城乡供水

1915

7185

1149

4311


1.1

农村水管员

1435

4305

861

2583


1.2

城市

480

2880

288

1728


2

灌区管理人员

123

562.13

73

337.28


3

重点水利工程

126

992.42

76

595.45


3.1

扬黄工程甜水堡至西峰输水管线

50

436.46

30

261.88


3.2

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工程长庆桥至新宁输水线

26

369.36

16

221.62


3.3

莲花寺水库引水入合工程太白至驿马

10

97.2

6

58.32


3.4

巴家咀、五台山工程

40

89.4

24

53.64


合计

2164

8739.55

1298

5243.73


增强监测预警能力,降低灾害损失,水旱灾害损失率可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30%。本规划将进一步完善旱情汛情监测体系,提升水资源监控能力,初步建成水生态水环境监测体系,实现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控全覆盖,拓展水利网络通信系统建设,实现多网融合,进一步提升监测通信保障能力。通过增强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的监测,逐步建立主要河流防洪监测预警体系,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合理的调度和科学的决策,将显著减少水旱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对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影响,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据统计,近三年庆阳年均防水旱灾害损失约为4.3亿元,规划内容实施后,通过提高防灾减灾效率30%,年可减少灾害损失1.3亿元。

(三)生态效益分析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化体系,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从而为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留出用水空间。结合物联网、自动控制、智能水量调度、智能节水灌溉等技术,平均每年可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8%,平均每年可实现年节水1830万立方米。促进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建立智能河湖管理体系,对河湖健康、河道生态流量进行常态化监测巡查,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有助于减少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对水体的影响,保障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庆阳市智慧水利项目工作专班,配备专职人员,建立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体制,加快项目推进。建立市县联动机制,全市智慧水利项目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分级实施,分步推进。与相关部门联动协作,提升水利新基建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合规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规划引领。对标国内先进智慧水利经验进行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整合已建、规范新建,高质量编制全市智慧水利新基建项目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规划约束,先行试点,全面推开,稳步推进,确保智慧水利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三)健全智库保障。充分发挥“外脑”优势,集中人才智力资源,联合引进百度云、阿里云、启迪水联网等优质数字企业,共同参与智慧水务谋划建设。与数字经济专家对接探讨数字赋能水利发展策略,发挥科研院校、学术团体等各方优势,推进智慧水利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四)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及地方财政资金,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参与智慧水利建设和运营,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五)强化监督指导。加强智慧水利工作督查研究,建立责任单、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日常调度和大数据监测,完善评价激励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将项目建设与效能考核全面挂钩。加强协同管理,确保智慧水利任务落地见效。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