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庆阳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的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庆阳市干旱、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气象灾害影响范围广、强度大、突发性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气象灾害防御十分重要。为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和《庆阳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有关精神,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特制定本办法。
二、起草依据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甘肃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甘肃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
三、主要内容
《办法》有6章45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第三章监测、预报和预警,第四章防灾减灾,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主要明确了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及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和公布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多部门气象灾害防御协作机制、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目录等方面内容。
(二)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主要包括气象灾害联合监测网络和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气象探测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等方面的工作任务。
(三)气象灾害防御。规定了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等任务和措施。
(四)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明确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措施、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协调机制、灾情监测和评估等内容。
(五)法律责任。对违反气象灾害防御有关规定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四、亮点特色
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办法》通过进一步整合气象监测信息网络,提高了灾害性天气尤其是极端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通过进一步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和覆盖面,提高信息发布时效,为人民群众有效避险提供保障;通过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规范应急处置活动,确保应急管理措施有效实施。
二是结合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特点,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通过总结多年来防御气象灾害经验,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在气象灾害防御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任务,将近几年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系列做法通过立法形式予以明确。
相关文件: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的通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