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庆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的政策解读

来源: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2-08-18 16:27:56 【字体:

一、编制背景过程

根据2020年初市政府编制“1+7”系列规划安排,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做大做强我市文旅产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由市文体广电旅游局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委托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庆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2020年7月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2020年10月份规划编制单位提交了《规划》初稿,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对《规划》文本进行多轮修改完善后,2021年12月27日,《规划》顺利通过省文旅厅主持的会议评审。

二、起草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甘肃省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

三、主要内容

《规划》文本包括规划总则、发展背景、目标战略、绘制蓝图、重点项目规划、全产品体系整合、全城乡振兴建设、全公共服务升级、全产业要素融合、全渠道品牌营销、全社会共建共享、全资源环境保护、全系统保障机制、全域旅游创建指导规划等14章,附部门协作计划、全域旅游项目库和图件。规划期限10年。

(一)发展思路。以文旅融合化发展为基本思路,紧抓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机遇,以银西高铁、甜永高速建成开通为契机,依托庆阳红色文化、岐黄文化、周祖农耕文化、生态避暑资源、特色乡村民俗等资源,深挖庆阳气候避暑特质,着眼于全国红色研学教育、关中避暑康养旅游市场需求,坚持“举红色旗、打特色牌、走绿色路”,以红色旅游为旗帜,以岐黄周祖文化为龙头,以康养度假为亮点,打造红色圣地研学游、岐黄周祖探源游、生态避暑康养游、民俗文化休闲游、黄土地貌风情游 美丽乡村体验游等系列产品,走出全域旅游的“庆阳模式”。

(二)发展定位。依托“岐黄周祖之源、生态黄土大塬、革命历史纪元”三大特色资源,将庆阳建设成为“三区一地一中心”(国家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中国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区、黄土高原避暑康养度假区、全国红色旅游知名目的地、陕甘宁毗邻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三)发展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近期目标:力争到2025年,培育2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0亿元,力争两项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中远期目标:旅游产业稳步壮大,产业融合不断加深,产品体系不断完善,精品景区建设全面突破,旅游品牌不断升级,形成清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到2030年,新增2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接待游客达到2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

(四)空间布局。提出“1234”空间布局规划,即一城集散(庆阳文化旅游集散服务城)、两极驱动(红色南梁—太白小镇红色旅游增长极,岐黄周祖—庆州古城文化旅游增长极)、三带串联(茹河—蒲河乡村旅游带,陕甘宁城际旅游联动轴,子午岭生态文化旅游带)、四区共建(红色研学旅游区,祖脉文化旅游区,丝路民俗体验区,子午岭康养度假区)。

(五)实施途径。部门协作计划中提出了各部门、各县(区)的工作推进措施。全域旅游项目库中谋划了112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00.88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7.6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27.4%,招商引资73.23亿元,占总投资的72.6%。同时从土地利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关文件: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的通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