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庆阳市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内容及政策解读

来源: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2-06-27 15:58:12 【字体:

2022年6月21日,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庆阳市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庆政办发〔2022〕95号,以下简称《方案》)。现就相关内容和政策解读如下: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为切实做好“东数西算”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甘肃)节点和庆阳大数据中心核心集群建设所需人才保障工作,2022年4月10日第36次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由市人社局牵头,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配合,起草《庆阳市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市人社局立即启动《方案》编制工作。4月13日,联合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和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东数西算”落户庆阳企业应用型人才视频对接洽谈会,摸清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方案》制定奠定了基础。草稿形成后,经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并征求了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和市委组织部、市工信局等部门的意见建议,对《方案》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随后送司法、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查,向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作了汇报。6月20日,经五届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执行。

二、《方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方案》提出,聚焦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甘肃)节点和庆阳大数据中心建设人才需求,按照市场导向育人、资源共享办学的思路,全力打造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两个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市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人才保障。

三、《方案》所适用的培养对象有哪些?

《方案》所适用培养对象为陇东学院和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大学生,要求具备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

四、《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方案》要求,到2025年,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两个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陇东学院联合兰州、西安等地省内外高校每年培养各类人才达到4500人,其中应用型人才800人、技能型人才1700人、高端技术人才2000人,可满足“东数西算”落户庆阳企业人才需求。

五、《方案》提出的人才培养方式有哪些?

《方案》提出,由高校以订单式、定向式、定量式和专业认证4种方式,联合企业按标准按需求开展人才培养。一是定单培养。按照“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思路,企业与高校合作提出具体某个专业人才需求计划,与学校签订用人培养协议,充分利用企业实训平台,按标准设置定单班,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二是定向培养。高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计划和专业方向,构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建立从学生入校到就业的闭环式培养机制,提高企业需求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的质量和数量。三是定量培养。由高校与“东数西算”落户庆阳企业联合制定年度和动态性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数量,按照培养标准,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确保输出人才数量和质量。四是专业认证。各类委托培养的高校毕业生必须参加官方专业认证机构或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非官方专业认证机构组织的工程认证考试,并将认证考试结果作为企业聘用和薪资定级的重要参考。

六、《方案》中有哪些具体的奖补政策?如何申领补贴?

《方案》明确了5项支持服务“东数西算”落户庆阳企业人才培养(培训)、就业方面的具体政策。一是鼓励校企合作共建教育培训基地,根据规模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二是支持企业建立就业见习基地,给予每人每月1000-1200元的见习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三是支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贴,补贴期为3年;四是落实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五是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培训补贴,补贴期限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

七、如何推动《方案》落实?

《方案》明确,要加强组织领导,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工作由市人社局牵头组织实施,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全方位、多渠道支持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全力为庆阳建设国家枢纽节点、实施“东数西算”提供人才支撑。要形成工作合力,各责任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合力抓”的意识,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高效推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工作。要提升培养质量,支持以“产学对接、真岗实练”“以岗导学、工学交替”“产教对接、实岗历练”等多种工学结合新模式,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在拓展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促进培养对象全面、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强化宣传引导,做好就业政策宣传,引导毕业生到“东数西算”落户庆阳企业就业,及时总结宣传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大成果,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关文件: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