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庆阳市“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1年11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甘肃省“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我国铁路发展处于完善网络和提升效能的关键阶段,将全面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要统筹推进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特别是西北地区空白区域新线建设。庆阳市是西北线路留白较多地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和资源富集地区,是国家优先支持鼓励铁路建设发展的地区,加快境内铁路运输专线建设,对庆阳的资源运得出、运得畅,尽快实现“以矿带路、以路促矿”的良性发展局面意义重大。建设连接延安、西安、平凉等地的客运铁路,是打造陕甘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精品,串联红色旅游资源,形成区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支撑。
二、起草依据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甘肃省“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庆阳市“十四五”工业、交通运输、通道物流等规划;庆阳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资料;庆阳市公路、铁路相关统计资料;庆阳市及各县(区)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结合我市实际,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三、主要内容
(一)规划思路及目标
规划思路:落实“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政策,围绕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加强省际多向连接通道建设,完善优化路网布局,实现路网结构由通道型向网络型转变;强化能源运输通道建设,为能源供给提供可靠运输保障;完善和优化路网布局,增强铁路网的机动灵活性,形成不同等级、不同功能和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
规划目标:该《规划》“十四五”项目实施后,全市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452.7km,对外客运通道进一步畅通,货运通道基本建立。中长期规划项目实施后,全市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966.1km,形成“一心两轴全覆盖多连接”路网格局,与周边省市实现客货运系统多向连接,对外骨干通道全面形成,对内客货运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铁路网系统。
(二)布局方案
《规划》根据全市城镇化空间格局、产业布局以及运输需求分析,布局形成“一心两轴全覆盖多连接”的路网方案。
一心:利用庆阳站客运、货运通道“双十字”交叉共心的区位优势,打造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两轴:以银西铁路为竖轴,以兰定平庆铁路、庆延铁路及其东延线为横轴,分别构建南北向与东西向的客货运通道。全覆盖:规划“十四五”及中长期分期实施一批铁路项目后,实现市域内各县区铁路全覆盖。多连接:随着规划项目的分步实施,我市与周边省市实现多向连接,铁路客、货运系统趋于完善。
(三)实施方案
按照 “十四五”及中长期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阶段实施境内铁路项目。
1.“十四五”规划项目。①平凉至庆阳铁路,正线全长92.3km,项目总投资152.73亿元。②环县至褚家湾铁路马福川至褚家湾段,正线长72km,项目总投资47.3亿元。③庆阳至长庆桥铁路,线路全长64.1km,项目总投资45.11亿元。
2.“十四五”研究项目。①庆阳至延安铁路,线路全长245km,其中庆阳市境内长139km,项目总投资318亿元。②庆阳至黄陵铁路庆阳至正宁段,线路全长68km,项目总投资41.8亿元。③环县至褚家湾铁路环县至马福川段,线路长50.9km,项目总投资30亿元。④西平铁路增建二线,线路全长217km,其中庆阳市境内长14.99km,项目总投资80亿元。
3.中长期规划项目。①庆阳至黄陵铁路正宁至黄陵段,线路长99.5km,其中庆阳市境内长14.5km,项目总投资61.2亿元。②庆阳至华池铁路,线路全长114km,项目总投资75亿元。③环县至华池铁路,线路全长81km,项目总投资54.5亿元。
4.中长期研究项目。华池至靖边铁路,线路全长151km,项目总投资97.3亿元。
(四)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分析了我市铁路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要求,路网规模、布局方案符合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铁路的需求,符合国土空间开发、重大产业布局、城镇发展和综合交通等相关规划,符合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政策。
2.科学规划选址。按照“保护优先、避让为主”的选线选址原则,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尽量避让生态功能重要、环境敏感区域,通过多方比选方案、合理运用技术等措施,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落实保护措施。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全过程,采取综合节能与效能管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做好规划项目施工、运行阶段的环境监管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营造良好建设环境,合力推进规划实施。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清单管理制度,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列出清单,各责任单位负责具体落实。项目法人负责组织项目审批所需文件及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沿线县(区)政府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环境敏感区、矿产资源分布、城市规划等资料和现场保障工作。
三是科学组织实施。争取将相关项目及时纳入国家、省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强化上位规划支撑基础。结合地方财政能力,合理把握建设时机,有序均衡推进项目实施。加强技术经济综合比选,科学合理确定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提高项目实施科学化水平。
四是强化规划衔接。加强与国土空间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沿线城乡规划、重大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建设、信息通信发展等规划的有效衔接,充分考虑铁路发展及需求,做好用地和通道预留。
五是强化资金保障。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项目资源优化配置、沿线土地合作开发、给予合理回报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与运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