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庆阳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为全面贯彻《甘肃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精神,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保障残疾人生活持续改善,根据市政府、省残联关于谋划今后五年工作规划的总体要求,市残联广泛调研、结合实际,起草了《庆阳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有关情况作以下说明。
一、起草背景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残疾人事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带领残疾人脱贫攻坚、奔赴小康为着力点,抓主保重,统筹谋划,抓点带面,整体推进,既定的奋斗目标全面实现,全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有力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有效,残疾人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残疾人机构服务网络提标扩面,残疾人群体精神面貌明显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时期,我市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面临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是: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仍滞后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全市残疾人数量众多,特性突出,需求差异性大,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虽然全面脱贫,但对政策兜底保障依赖性强、产业增收能力弱,特别是残疾人就业难、康复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工作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康复机构专业人才少、服务能力跟不上,残疾人就学就医、康复照护、无障碍等多样化需求还未得到充分满足;残疾人平等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歧视、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的关注度、支持度与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市共有各类残疾人20.25万人,数量众多,特性突出,是一个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残疾人生活,为残疾人谋福祉,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扶残助残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措施。制定《规划》是中、省残联对今年全市残疾人工作安排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今后五年全市残疾人事业规划布局、目标任务、落实措施和工作要求,对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起草依据
市残联主要以《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甘肃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为依据,并参照中央、省、市近年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和保障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的特惠政策,以“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主线,以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全面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人代会精神和全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政策为导向,广泛征求了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27个市直相关部门、8县区残联的意见,并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征求了部分基层残疾人组织、残疾人专门协会、残疾人及其亲属、残疾人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市政府审定,最终形成《规划》正式稿。
三、主要内容
1.指导思想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创新服务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进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2.总体目标
到2025年,确保全市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基本形成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权益得到更好实现。
到2035年,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残疾人物质生活更为宽裕,精神生活更为丰富,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平等包容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3.主要任务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农村残疾人家庭主要成员重度残疾、缺失劳动力,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纳入一类或二类低保施保;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残疾人,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针对性培训和产业扶持、就业帮扶。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1万名符合条件的城乡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提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最低生活保障,为5000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为3000名残疾人提供养老服务,改善5000户贫困残疾人居住条件。
三是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残疾人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实现就业5000人;强化实用技术训练和职业技能培养同步并重,培训残疾人4500人。
四是健全关爱服务体系。每年提供康复服务2万人,发放辅助器具2000件;新设、改造康复专用床位500张,引进、培养康复专业人才500人;在庆阳特殊教育学校设立“庆阳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专部”,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青少年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资助残疾学生500人次。
五是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争取省级财政资金565万元,为1615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加快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和公共服务网站等信息化无障碍建设。
六是完善支持保障条件。乡镇(街道)普遍建立1-2个“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等服务机构,开展集中照护、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等服务;鼓励支持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视听媒体开设残疾人专题(专栏)节目;加强残疾人先进典型培育和宣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