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庆阳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的政策解读

来源:庆阳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2-01-13 15:50:27 【字体:

一、起草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工作定位,统筹解决我市气象灾害监测存在盲区、气象预报关键技术支撑不力、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不畅等问题,全面构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业务体系,切实提升气象保障能力,夯实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制定本规划。

二、文件起草的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甘肃省气象局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庆阳实际,编制本规划。

三、文件的主要内容

《庆阳市气象事业“十四五”规划》主要包含“十三五”回顾与发展形势、发展思路与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五个部分。

“十三五”回顾与发展形势全面总结了庆阳气象事业在防灾减灾、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拓展领域、人才培养、台站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提出“十四五”时期庆阳气象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新需求。

发展思路及目标提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统筹兼顾、协调协同,深化改革、开放合作,需求牵引、共享集约的基本原则;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功能先进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智能精准、结构完善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开放协同、支撑有力的气象科技人才体系,规范有序、高度法制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气象保障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2分以上,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降低到1%以下,24小时天气预报晴雨、气温、暴雨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88%、77%、74%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增加到36分钟以上,地面人影作业增水面积覆盖主要农业种植区。

主要任务提出建成现代气象保障体系、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科技人才体系和现代气象治理体系。

重点工程共八项:一是自然灾害综合监测站网建设工程,建立全方位、多要素、立体化自然灾害综合观测站网;二是西峰CINRAD/CD新一代天气雷达双偏振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双偏振技术升级,提高雷达观测数据质量,提升降水相态探测能力,满足雷达对天气监测预警预报精细化的要求;三是全市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程,推进气象、应急、自然资源、水利、交通、城管、教育、医疗等数据的共享交换与融合应用,打造“互联网+”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综合系统,构建智能集约的城市防灾服务系统和协同高效的自然灾害防御联动平台;四是庆阳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指挥调度、立体作业、效果检验的人影作业体系,全面提升人影工作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五是西峰国家一级农试站升级改造工程,建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定位准确、功能先进、管理顺畅的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六是庆阳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果业)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建立精细化监测系统,织密气象灾害监测网;七是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工程,强化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信息在能源生产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八是气象台站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基层气象台综合业务平台,提高业务保障和服务能力。

为确保规划落实,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金保障、深化开放合作等保障措施。

相关文件: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