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
省政府:
2022年,庆阳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治理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高位统筹,法治政府建设保障坚强有力
(一)强化宣传教育。全市各级普遍建立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把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和普法责任清单,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市政府常务会议坚持会前必学法,以领导干部带头学、集中研讨交流学、线上线下同步学等多种方式,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学习,准确把握,引领推动工作高质高效发展。全市开展学习宣讲活动745场(次)、受众3.97万人次。利用高校资源,在陇东学院设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基地,成功举办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研讨会,进一步挖掘了庆阳红色法治资源的时代价值。
(二)加强统筹谋划。市政府全面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把握谋划,做到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认真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和分管职责,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常抓不懈。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及时召开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全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小组会议等,研究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议题,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制定出台《庆阳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2年庆阳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压实责任,推动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运行。
(三)严格督察考核。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现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全覆盖,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聚焦法治政府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在全市开展全面自查督察工作2次,发现问题短板12条,建立问题台账逐项进行了整改,倒逼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落实、责任压实、效果抓实。对8个县(区)、88个市直部门和中省驻庆单位及3个工业园区进行年度法治政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二、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健全完善
(一)重点领域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成果突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配合市人大法工委修正《庆阳市物业管理条例》,增补物业服务人采取停止供电、供热、供水、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禁止性行为的行政处罚规定,破解小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制定《庆阳市燃气管理条例》,推行瓶装燃气统一配送制度,强制在燃气管道安装自动切断报警装置,禁止向高层建筑提供瓶装燃气等禁止性规定,并增加相应法律责任。建立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9处,进一步推动政府立法工作向基层延伸,让立法更接地气、更显民意、更有实效。
(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规定严格落实。全市各级行政机关普遍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确定决策事项范围,规范决策程序规定,强化法制审核程序刚性约束。市政府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将法制审核作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必经程序。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聘请市政府法律顾问8名。调整完善各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增加(取消)权力事项3项、责任事项15项、追责情形18项,在网站进行公开公布。
(三)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机制常态化运行。加强和改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向省人大报备地方性法规2件、规范性文件1件;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审查备案本级政府、部门和县(区)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18件、文稿228件。落实法治工作重要决定和方案备案报告制度,向省委依法治省办报备8件,接受县(区)和部门备案30件。
三、坚持深化改革,政府依法履职效能显著提升
(一)政务公开广度深度稳步拓展。全面推进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制度体系日趋健全,及时公开各类信息2.16万条,建立信息公开栏74个,主动公开政府文件、政府会议、人事信息及督查动态信息673条,解读政策71条,备案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文件195份,答复依申请公开26件,政务新媒体公开信息3.29万条。加快政务诚信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推进全市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入驻“甘肃信易贷”平台企业1.27万户,授信金额16.13亿元,修复失信行为260余条。
(二)“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完成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梳理、行政许可实施规范编制,在线审报投资项目1074个1350.81亿元,推送“证照分离”改革数据8.1万条,惠及企业7.8万户。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推进企业开办(注销)“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新增注册1.9万户,2.2万户企业实现“不来即享”,完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845个、103.72亿元,节约企业投标成本2656多万元。
(三)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落实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手段“五有”改革任务,与全省同步实现复议运行新机制。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推行“繁简分流”办案方式,开通企业开工复工行政复议立案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和“一口对外”,增强行政复议公正性和透明度。全市共接收行政复议申请218件,受理204件,审结171件,下发行政意见建议书3份,接办行政应诉案106件,经复议后被起诉31件,审结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8%。
(四)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档“升级”。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根本大计和长远大计来抓,出台《庆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红黑榜”发布暂行办法》,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红黑榜”名单11期,通报表扬“红榜”部门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以“黑榜”为警示,开展对照检查,认真改进提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利企便民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机关单位和服务窗口实行亮相、亮牌、亮责,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负面评价提醒反馈机制,全市67名干部受到组织处理,机关作风明显好转,政务服务环境持续向好。
四、坚持全面发力,行政执法能力水平不断增强
(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下沉,在122个乡镇(街道)组建完成综合行政执法队,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设立县(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科学合理划定职责边界,调剂补充编制23名,圆满完成垂改人员划转任务。整合基层市场监管所,规范国土资源所、司法所,明确为县(区)直部门在乡镇街道的派驻机构。综合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换发工作有序推进,审核确认发放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51本,收缴销毁旧证179本。
(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持续深入开展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柔性执法,落实“两轻一免”清单制度,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容错”支持,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赢得企业好评。对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开展全员轮训、集中宣传系列活动,开展物业服务市场秩序执法专项监督活动,线上培训行政执法人员1.1万余人,评查行政执法案卷5.4万多宗。
(三)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健全完善审判权责清单制度,落实法官办案质量终身责任制。完善重大疑难复杂敏感等“四类案件”识别监管机制,确保放权与监督有机统一。精准定位审级职能,落实级别管辖、提级管辖、指定管辖司法制度。强化监督,完善市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确保“同案同判”“类案同判”,常态化评查助推案件质量提升。
五、坚持服务大局,法治政府建设高质高效推进
(一)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富有成效。坚持把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积极推进。自2021年8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启动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后,通过逐级筛选上报,华池县和西峰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分别入围全省第二轮法治政府综合示范创建地区和单项示范创建项目,顺利完成第三方评估组实地评估和线上评审,目前正在面向社会公示。
(二)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主动为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东数西算”工程等重大项目、法治乡村、基础设施、生态文明、营商环境、民生福祉等建设方面提供高质量法治供给,“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集群项目,被国务院第九次大督察作为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倾力化解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7.04万户群众拿到不动产权证书。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279人追回欠款296.14万元。整治水电暖领域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取消接入工程收费2项,减负2433.86万元。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破获案件106起,追赃挽损751.52万元。市县两级法院清理发放执行案款3135件1.8亿元。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司法保护,为18名未成年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9.5万元。律师服务团队进企开展“法治体检”538次,有效解决了群众在法治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三)依法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升。建全完善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组建完成市、县(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面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制定出台《庆阳市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庆阳市卫生健康“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健康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快速反应、靠前指挥、科学研判,有力有效组织7.15特大暴洪灾害抢险救援,实现大灾之下“零伤亡”。
六、坚持多措并举,法治社会建设扎实有力前行
(一)法治宣传和基层依法治理成效显著。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工程,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律十进”深化“八五”普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的意见》,推进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市、县(区)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普法小分队,夯实普法基础。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三大工程”,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2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个,注册培训“法律明白人”5728名,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690户。建成法治文化广场(公园)461处。发挥“巧儿说法”普法品牌效应,实施精准普法,推送宣传微视频、微动漫350余条,发布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132期。在庆阳广播、电视台和陇东报开设《法治庆阳》栏目,制作法治专题片24期。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出台7大类86条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突出困难和问题1411个,促进惠企政策全面落实、政府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办事渠道全面畅通、实体经济全面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法治文化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全国第四批、全省第一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加快推进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援助体系,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468个,组建“巧儿说法”律师服务团队,开设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巧儿说法”律师席位,全面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深度融合,优质高效、均等普惠的法律服务体系,为平凉、庆阳、天水三地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解答来电咨询4.43万人次,群众反馈服务满意度99%。不断强化执业监管,规范公共法律服务行业秩序,办理各类公证4515件、司法鉴定2538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65份。开展“万所联万会”服务民营企业、助力园区企业发展活动,32家律师事务所办案8156件。
(三)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有效。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各级各类调解组织1647个,聘任调解员9332名。不断汲取红色基因的丰富营养,创新矛盾纠纷“一线工作法”和“四定三包”责任制,推动人民调解由“调”变“防”,由“专人”变“全员”,由“单一”变“多元”,全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4万件,调解成功1.7万件,成功率98.05%。弘扬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立足司法为民便民利民职能,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当场调解,就地开庭,以案释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体推进还不平衡;“放管服”改革还需持续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还需不断优化。
2023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各项任务有效落实,不断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庆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专此报告。
庆阳市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8日
PDF版本下载:庆政发〔2023〕18号
word版本下载:庆政发〔2023〕18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