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庆政办发〔2016〕194号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中、省驻庆有关单位:
《庆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8日
庆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为了培育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整体产业技术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换经济发展新动能,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12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认真落实全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意见》(庆发〔2016〕37号)提出的“346”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以“双创”战略为引领,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抓手,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具备发展基础的领域为重点,培育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整体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中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遵循原则
政府指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加强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公共支撑体系,全面落实激励支持、组织协调各项保障措施,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自由流动,激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力,尽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新动能。
重点突破与统筹发展相结合。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率先突破关键领域技术难关,增强产业实体的创新创造能力。瞄准科技前沿,统筹谋划新兴产业,注重培育一批科技型的前沿先导产业,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后劲。
产业集聚与龙头带动相结合。促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工业集中区聚集,实现集约化发展。突出“龙头”引领和带动作用,集中精力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规模化新兴产业集群。
自主开发与开放共享相结合。充实提高市、县(区)科研实体实业内涵,充分发挥企业承接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作用,重点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开发新兴产业。继续扩大开放,深化务实合作,积极引进科研院所先进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中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迈进。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努力,重点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具有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实体迅速催生壮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服务实体得到充实提高。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集群化开发新格局,强势领军企业、新兴优势产业、网络服务新业态、中高端名牌产品形成体系,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具体目标是:
创新平台目标。以外引内联和自主研发相融合,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实体健全完善。到2020年,培育国、省级科技研发服务机构40个,市级科技服务实体40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15%以上。
产业开发目标。通过开放合作引企引资,产业技术转移承接,线上线下关联互动,联合自主创新开发,重点领域的新兴产业呈现新态势。到2020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以上。
企业培育目标。通过创办扩建、改造提升、整合重组,结合重点培育、动态扶持等措施,每个重点领域各培育催生3-5户骨干企业,率先进入区域性同行业的前列,带动成长一批规模以上实力企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大集团达到3户以上,规模以上骨干企业总数突破200户,整体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发展壮大。
产业聚集目标。分类别、保重点,有序推进全市17个工业集中区建设。到2020年,争取建成1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工业园区,全市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资源配置高效、设施功能完善、服务管理规范的工业园区格局,吸引企业入驻、项目落地、产业就位,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互补效应。
二、重点领域
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路线,积极适应“工业4.0版”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等产业技术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广泛应用“互联网+”与实体企业相整合,有目标、有方向、有步骤地推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壮大。
(一)新材料
1. 化工新材料。支持庆阳石化公司加快炼油和乙烯装置技术改造,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延伸拓展石油化工产业链,增强烯烃、芳烃等基础产品保障能力。
2. 建材新材料。引导建材企业研发建材系列新型材料,推进建材行业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一批新型墙体、防水密封、建筑装饰、保温隔热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生产项目及建筑铝型材、铝制车厢及集装箱、铝膜板、铝轮毂、铝制换热器、铝合金光伏支架等新型铝合金材料项目,发展节能、节材、轻量化、高品质新型绿色建材产品,推进新型建筑材料、新型铝合金材料产业化发展。
专栏1 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路线 |
化工新材料:依托庆阳石化公司,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延伸拓展石油化工产业链,开发烯烃、芳烃等基础产品下游产品。 建材新材料:依托北强铝业公司、亚泰利冶炼公司现有基础,开发高强度铝合金板材、轻量化轨道交通通用铝合金材、汽车用铝板材,建筑铝型材、铝制车厢(集装箱)、铝膜板、铝轮毂、铝制换热器、铝合金光伏支架等轻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发展高碳铬铁及硅、锰、铁中高端产品。依托九连山水泥公司、新顺达建材公司、明峰建材公司、锦运建材公司、庆渝建材装饰公司等建材生产企业,开发新型墙体、防水密封、建筑装饰、隔热静噪等新型建材产品。依托振海塑业、凯迪塑业等塑料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废旧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项目,开发中高端塑料管材、装修(饰)材料、工具械及日用生产生活产品。 |
(市能源局、市工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配合)
(二)新能源
1. 新能源开发。充分利用我市日照充足和北部风力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依托华润电力(风能)公司等新能源开发企业,庆阳能化集团、中核辽宁核电(光伏)开发公司,加快建设环县毛井二期和三期、甜水堡、秦团庄、山城堡、芦家湾以及华池县乔川、紫坊畔等风电场;加快实施集中式光伏扶贫产业园、分散式户用光伏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到2020年,确保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10万千瓦、40万千瓦。同时,围绕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拓宽新能源配套技术研发领域,重点在技术成果转化和研发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企业,开发培育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垃圾发电设备制造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2. 新能源汽车制造。依托庆阳众行新能源公司,新上年组装10000辆低速四轮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线,并借鉴比亚迪西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吉力汽车兰州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武威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兰州金川科技园新能源动力电池制造、兰州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建设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建立我市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基地,加快研发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驱动系统、整车控制和信息系统、燃料电池、充电设备、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及整车集成制造技术,形成新能源汽车装配制造产业链。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电动汽车(标准车)规模达到7000辆以上,占新增及更新汽车总数的3%以上。及时跟进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各类充电桩达到700座以上,形成制造装配、推广应用、便捷充电为一体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
专栏2 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路线 |
新能源开发:建成毛井二期和三期、甜水堡、秦团庄、山城、乔川、紫坊畔芦家湾等风电场,以及户用分散式或集中式光伏扶贫产业园,到2020年全市风电、光伏电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10万千瓦、40万千瓦。 新能源汽车制造:依托庆阳众行新能源公司,建成投产1万辆电动汽车组装生产线,并开展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研发制造电动汽车部件和储能传动设备,进而研发制造整车系统。加大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到2020年,全市投入应用的各类电动汽车达到7000辆以上,占新增和更新车辆的3%以上,配套建成充电桩达到700座以上。 |
(市能源局牵头,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安监局、庆阳电力公司配合)
(三)生物医药
现代中医药制造。研究探索《中华药典》有关陇东地产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炮制工艺,发挥陇源公司、鸿康公司及子午岭林区、宁县、正宁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的引领作用,指导带动各县中药材种植大户,推行基地化扩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采集,增加品种、提高产量,确保品质。依托西峰制药公司、甘肃益尔药业公司、神州同泰药业公司等,充分利用道地中药材,结合现代医药科技应用,进一步开发研制多种类的现代高效中药饮片、浓缩中药颗粒、中西药配方制剂、名贵中药材萃取提纯等深加工制品。打响地产正宗中药品牌,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正统岐黄中医药产业链。
生物医药研发。依托畜牧资源优势,加大动物类生物制药原料药提取技术研发,开发生化药品,填补生物制药空白。充分利用屠宰畜禽的内脏、血液、骨骼等,研制开发活性多肽、胰蛋白酶、免疫球蛋白、骨髓素、阿胶等名贵生化药品。从籽苏、荞麦、瓜豆、沙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籽中粹取提纯研制治疗糖尿病、前列腺病、心血管病、脑保健等高效生物药品,并研发制造生物保健药品、生物保健食品、生物食品添加剂等产品。
专栏3 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路线 |
现代中医药制造:依托医药制造加工企业,深研中医药文化精髓,结合现代中医科技应用,研发多种类现代高效中药饮片、中药浓缩颗粒、中西药配方制剂、名贵中药材粹取提纯等深加工制品。改进提升传统中医药配制水平,打造具有独特疗效的纯正中医药品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正统岐黄中医药产业链。 生物医药研发:依托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与医药制造企业联合攻关,利用屠宰畜禽内脏、血液、骨骼等,研发活性多肽、胰蛋白酶、免疫球蛋白、骨髓素、阿胶等名贵生化药品。利用籽苏、荞麦、瓜豆、沙棘等农作物的根、茎、叶、果、籽中粹取提纯治疗糖尿病、前列腺病、心血管病、脑保健等高效生物药品、生物保健药品、生物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产品。 |
(市农牧局、市工信委、市食药监局牵头,市林业局、市卫计委、市科技局、市质监局配合)
(四)信息技术
切实履行我市与华为技术公司达成建立“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合作协议,培育发展前沿性、先导性信息技术产业,率先将我市打造成未来信息产业高地、全省及周边信息消费中心、西部区域大数据处理中心,云计算全国重要节点。
信息设施建设。加快庆阳信息产业“双创”示范园规划和建设,依托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电子制造、互联网+众创空间、特色软件外包、新兴信息服务业等,打造庆阳信息产业高地。大力推动国土资源、工矿企业、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主要领域的大数据信息整合与开发应用,培育发展云服务新业态,全面融合带动全市产业技术创新转型,助推治市理政和社会管理能力提升,辐射吸引周边地区实现互联互通、广泛参与大数据应用和信息消费。
信息软件开发。借助华为公司的技术实力,广招专业人才、选引专业技术,结合地域自然特征,研发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监控保护、自然灾害预测防控、农业科技示范等凸显地域特色的应用软件;结合当地资源型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修配业,研发实用性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和嵌入式智能化工业设计软件,比选引进适合当地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应用信息软件,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技术和产品,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利用价值。
专栏4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路线 |
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力争该中心一期1万平方米和二期2万平方米标准机房陆续开工建设,加快新一代基站、互联网络、北斗通信导航、大数据平台等配套基础设施如期建成运营。深化地企合作,共创共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经济社会主要领域的大数据信息整合与开发应用,培育发展云服务新业态,全面融合带动全市产业技术创新转型,辐射吸引周边地区广泛参与大数据应用和信息消费,实现云服务共享。 信息软件开发:借助华为公司的技术实力,广泛招才引智,结合地域自然生态环保实际,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预测、监护和管控等应用软件;针对资源型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修配业的特点,研发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和嵌入式智能化工业设计软件,比选引进符合市情实际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应用软件,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技术和产品。 |
(市工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经合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西峰区政府、庆阳电信公司、庆阳移动公司、庆阳联通公司配合)
(五)机械制造
大力提振地方工业,培育机械制造修配骨干企业,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整合重组小微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现代制造、修配、加工产业。
1. 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依托庆阳能化集团带动兴办地方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围绕服务资源开发,重点在和盛工业集中区创建智能机械制造生产基地,研发制造抽油杆、新型电热节能压力容器、中型口径螺旋焊管、3PE防腐保温油气管道、抽油机架铸座等,逐步向矿井加固器材、矿井采掘辅助机械、井场设施设备配件、热电联产设施设备零部件制造加工、装备4S店等中端制造产业链延伸。在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创建能源装备再制造基地,重点发展节能灯具及电器配件、智能特种工程机械部件、园林作业机械加工制造及节能设备修配加工等产业。
2. 传统机械升级。依托前进机械公司、长荣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居立门业公司、布谷鸟机械制造公司带动,通过扩建改造、创办整合个体加工维修点等方式,改进提升传统中小型热力锅炉、简易机械构件、防盗门窗、农田作业机械、牧草饲料加工机械等制造的同时,逐步向新型智能热力锅炉、智能防护设施、通用机械、工程吊装升降等成套设备制造延伸。依托融兴石油科技公司,将抽油管壁高抗磨防腐微处理技术,推广到各类供水供暖和排洪排污管道上,应用到传动机械设备的加工处理上,带动发展微处理技术产业,促进传统制造加工产业技术升级。
专栏5 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路线 |
装备制造基地:创建庆阳能化集团和盛智能机械制造基地:先行研发生产抽油杆、电热节能压力容器、中型口径螺旋焊管、3PE防腐保温管道、抽油井架铸座等矿井机械辅助设备,逐步延伸厂矿智能机械设备制造维修产业链。创建庆阳能化集团长庆桥能源装备再制造基地:先行研发生产节能灯具、电器配件及组装、节能设备修配、智能特种工程机械维修及部件加工。 传统机械升级:依托前进机械、长荣机械、布谷鸟机械等机械设备修造企业,通过改造提升、联合重组,开发通用、工程、园林、农田水利等机械制造修配产业。 |
(六)节能环保
环保建材。依托工业集中区内的九连山水泥公司、明峰水泥公司、锦运建材公司、科进墙体预制块厂、鼎诚新型管材厂、西川培体保温预制块厂等重点建材企业,广泛利用石灰岩、粉煤灰、煤矸石、煤泥、脱硫石膏、煤电厂炉渣等大宗废弃及油煤化工副产品,研发制造新型超强高抗的特种水泥、快速混凝浇铸、粘性粘合、防火防水、防腐保温等新型环保建材,并在此基础研发道交桥涵和框架浇铸建材、全套集成厂企车间预制构件建材、低层建筑整体集成组装建材,逐步研发拓展中端装饰建材。依托庆军星混凝土公司、惠众商混、恒信达、薪源建材公司、西庆涂料公司等骨干建材企业,通过扩能创新和改制联合,充分利用大量建筑拆迁垃圾、工矿废弃物、化工副产品,经循环加工处理,研制开发新型轻薄高强墙体建材、凝混建材、装饰建材和涂料等环保建材。
再生环保产品。依托振海、凯迪、中盛等塑业公司进行扩建改造和技术攻关,大量回收农用地膜、废旧塑料进行无害化加工处理,形成环保再生塑料,开发农田灌溉和工程建设再生塑料用具、家庭再生塑料用品。积极支持化工企业、供水供热企业、冶炼煅铸企业,大量回收废水废气、余热余压,进行加工处理和循环利用。支持鼓励澳凯食品公司,扩大研发制造双降解便携式环保餐具茶具,并向环保包装品开发扩展。
生态环保农业。积极依托果园生产基地、农作物示范园区和畜禽养殖场,利用产生的大量农作物秸秆、残枝败叶、畜禽粪渣、农家柴草烂菜等,广泛建立“秸秆草叶-饲料-养殖-沼气-肥料-还田”的循环利用模式,推行清洁村庄、绿色农田、环保农业。依托畜禽屠宰企业、酿造企业、果品果汁加工企业、酒店饭馆,广泛利用大量的肉奶下脚料、酒糟醋糟、糠麸豆粕、果渣油渣、剩汤剩菜等,研发优质有机精肥、有机饲料添加剂、有机土壤净化剂等环保农用产品。
专栏6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行动路线 |
环保建材:依托骨干建材企业,利用煤矿煤电厂固废弃物、化工副产品,循环加工研发高性能特种水泥、快速混凝浇铸、粘性粘合、防火防水、抗腐保温等新型环保建材,并向道交桥涵构件浇铸建材、成套厂企车间构件预制建材、低层建筑整体集成组装建材产业延伸。 再生环保产品:回收加工利用农田地膜棚膜、各种废旧塑料、经无害化处理,研发各类再生环保塑料器材、塑料装载容器、再生环保塑料日用品等。 生态环保农业:利用生产基地产生大量秸秆残叶、畜类杂草等废弃物,建立循环利用环保体系,推行清洁村庄、绿色农田、环保农业生产。广泛利用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产生的大量肉类下脚料、酒糟醋糟、糠麸豆粕、果渣油渣等废弃物,研发优质有机精肥、优质饲料等环保农用产品。 |
(市环保局牵头,市工信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农牧局、市科技局配合)
(七)现代服务业
“互联网+”现代服务新业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宽带信息网络进农村、进企业、进行业、进家庭,推广应用互联网信息技能,扩大城乡互联网络信息覆盖面,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培育催生商贸物流、设计策划、民生保障、金融保险、理政能力建设等现代服务新业态,促进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现代电商物流服务业。以市、县综合性电商服务中心和行业性电商服务平台为依托,将“互联网+”融合到商贸流通领域,不断创新电商运作模式,提高电商经营效益,拓展电商空间,积极创建电商示范县、示范企业,完善电商示范应用体系,形成以县乡为节点,以园区和交通场站为分支,以市区为枢纽,形成连接大都市的电商物流新格局。促进现代网上物流、网上配送、网上购物、网上销售,培育从市场源头到服务终端的全流程电商服务新业态。超前谋划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商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导传统流通企业、仓储设施等服务行业向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新业态转型。
现代设计策划服务业。突出“互联网+”设计策划服务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作用,建立广领域、开放型、专业化的现代设计服务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等有关专业设计机构合作,打造专业设计策划团队,加快企业经营管理、工业制造加工、产业结构调整、城镇风格定位等设计策划服务能力建设。探索发展第三方委托设计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为创建智慧企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提供专业化设计策划服务。
现代金融与保险服务业。加快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全力推动金融保险领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推行众创众筹和互联网银行服务,开发丰富多元、安全便捷的金融保险产品,探索推出商标权、专利权、股份权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服务。拓展网络消费信贷、网络理财产品销售、网络证券交易、网络保险服务空间,强化“e融e贷”服务能力建设。推行“三维易付”支付平台应用,健全完善本地区、跨地域、跨行业的网络金融互联互通系统,推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汇兑、网上结算业务,全面提升现代金融保险服务水平。
现代民生保障服务业。推进城镇公交、跨境旅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社会救助等民生领域“互联网+”服务全覆盖,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高效、有序、精准配置,促进全民网上预约出行食宿、网上阅读查询、网上家政理财,推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向贫困落后农村延伸,向弱势群体对接,有效提供现代社会保障服务,实现人人共建共创,公平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全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服务质量与效能。
现代文化旅游服务业。打响“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圣地、民俗庆阳”四大文化旅游品牌,突出我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华夏文明传承地、黄河农耕文明发祥地、民俗文化底蕴厚重地的优势地位,着力打造高品位的旅游景区景点集群、旅游服务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建成1个5A级、7个4A级、10个3A级标志性景区、10多处后续景点,6条主干(公路、铁路、民航)精品线路,深度融入周边旅游圈,对接都市旅游网。创建庆阳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线上服务平台,创立公共文化旅游数字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系统,加速景区(点)、庆阳图书馆、庆阳影剧院、庆阳博物馆、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联网,推动全市智慧文化旅游发展。
专栏7 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路线 |
培育“互联网+”现代物流服务新业态。推行电商配送、电商购物、电商销售。 培育“互联网+”现代设计策划服务新业态。推行专业化企业经营模式设计、工业制造设计、产业结构调整设计、城镇发展定位设计,为创建智慧企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提供智库设计策划服务。 培育“互联网+”现代金融保险服务新业态。推行互联网银行,加快“e融e贷”服务能力建设,研发金融信贷产品,拓宽众创众筹融资渠道,健全完善“三维易付”支付平台系统,实现本地区、跨地域、跨行业网上交易、支付、汇兑、结算,全面提升安全便捷的现代金融保险服务水平。 培育“互联网+”现代民生保障服务新业态。推行网上预约出行食宿、网上阅读查询、网上家政理财、网络化社会保障服务等。 现代文化与旅游服务。创建“四大品牌”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到2020年,全市建成1个5A级、7个4A级、10个3A级标志性景区、10多处后续景点,6条主干(公路、铁路、民航)精品线路。 |
(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牵头,市文广局、市旅游局、市金融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保密委、市公安局配合)
三、主要任务
(一)充实科创实体,发挥先导引领作用
健全完善、整合兼容、充实提高科研实体内涵,增强创新研发产出能力,提高实用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转化,打造科技资源集聚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服务新业态。到2020年,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户,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10家以上,市级企业孵化或众创空间30个,培育产业技术体系10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15%以上。(市科技局牵头,市科协、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配合)
(二)大办经营实体,补齐地方产业短板
积极依托资源开发央企国企业辐射带动,围绕首位产业上下关联承接,兴建创办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市县(区)领军工业企业;借外招内引、东西部产业技术转移合作,引进一批强势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整合提升一批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地方骨干企业;采取政策引导、财税金融扶持,改造提振一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创办起一批后备型、补充型的小微企业。不断夯实地方工业基础,补齐地方工业短板,每年培育新增规上新技术工业骨干企业10户,到“十三五”末全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达到50户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达到3户以上,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控或智控技术普及率达到60%以上。培育新增国、省、市三级龙头企业各达到5户、10户和50户以上。(市工信委牵头,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经合局配合)
(三)实施项目带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继续坚持重点项目“三个一”包抓责任制,推动项目建设上台阶、上水平,特别要瞄准市场形势变化,谋划实施一批事关全局长远发展的科技型、创新型、循环型的地方加工制造产业化大项目和好项目,以项目带产业、夯基础、补短板、调结构、促转型。不断强化项目工作措施,硬化项目管理手段,形成倒逼加压、真抓实干、问责问效、激励惩戒的工作机制,增强项目谋划决策力、贯彻执行力、主体责任落实力。针对项目前期普遍迟缓滞后的问题,尽快择优建立地方与资质单位协作关系,畅开项目前期文书编设、可研论证、环评安评等关键环节的绿色通道,缩短项目前期和实施周期,为项目实施和产业成长赢得时效。力促各类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县区政府、市直各部门配合)
(四)加快园区建设,增强产业落地聚集
依据资源禀赋、生产要素、地理条件,按照空间化布局、差异化分类、优势化互补的要求,搭建“一区四园”总体战略布局新框架,按资源开发进度、产业培育程度以及工业基础条件成熟度,加快拟晋升为省级开发区的宁县长庆桥、镇原金龙、正宁周家、庆城驿马、西川、合水县等工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管理机构,创新运行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遵循“适度超前、分步实施、滚动开发、梯次推进”的原则,分阶段、分层次建设其他工业集中区“七通一平”重点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吸引企业尽快入驻、项目如期落地,产业对号就位,增强园区对产业开发的承载力,激发产业聚集力和优势互补力。(市工信委牵头,各县区政府、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领导。面对国内外产业技术快速崛起的大趋势,要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意识,高度统一思想认识,保持行动步调一致,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紧密结合全市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路线图,认真落实县(区)、市直部门和单位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形成坚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合力、政策措施合力、改革创新合力、协调互动合力,激发调动全社会建设项目、创办企业、培育产业、开发产品、打造品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推进改革创新驱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政策导向下,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放大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放宽准入许可等政策效应,各级政府带头牵线搭台,部门积极引资引智,企业自动联合承接,社会各界自发兴办创办有资源、有市场、有实力、有前景的产业实体。大力实行产业实体改革改制、整合重组、联合协作、扩建改造,充实提高产业实体内涵,创新创造产业实体经营方式,促使资质晋等、位次升级,焕发新兴产业培育开发的生机与活力。
(三)增强科技率先引领。把科技领先和“双创”行动,作为企业生存的根基和产业培育开发的战略支撑点,大力联合引进高资质科研院所先进技术,全面提振充实试验示范、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咨询、重点企业技术研发等科研机构内涵实力,广泛动员吸纳专业人员和社会技术专利,大力开展产学研相融合,集中联合技术攻关,加速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开发高科技含量的名牌产品,培育发展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业链,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四)激活要素优化配置。公开放活政策要素,放宽放开市场要素,公平配置生产要素,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对接土地、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确立不同所有制经济实体公平竞争地位。积极引导经营实体贴近产业政策导向,争取国家和省上预算内专项补助投资、财政性建设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拓宽抵押质押、担保信贷、债券认购、租赁交易等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参股参与,探索设立地方科技创新研发基金和专项奖励资金,盘活要素配置,破解地方工业发展难题。引导企业遵循市场规律,自主配置资源、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指导企业在困境中调整对策,在变革中善抓机遇,充分利用能源价格走低、枯丰调节电价、大学生进企就业援助、劳动力相对富余等有利条件,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增强产业实体生存发展的应变力。
(五)牢牢把握关键环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为主线,突出企业、产业、产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创新,关键在行动。要密切关注政策导向,时刻注视市场走向,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使命意识。在企业引进上,既要积极热忱但绝不引进落后淘汰生产线,严把引企引智准入关;在产业开发上,既要主动作为又不触碰节能环保红线;在技术成果应用上,大胆引进转化又注重自主研发,争创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开放共享与依靠自身努力相促进的求真务实创业氛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