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01 【字体:

庆政办发〔2015〕4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省驻庆各单位:
  《2015年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落实。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3月30日


2015年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要点

  2015年,全市政务服务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一个核心,即“抓落实、干到位”,主攻“四大重点”,即深化综合政务改革、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开展“对标”创建活动、加快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努力实现“四个100%”(即行政管理事项的运行监管100%纳入统一电子政务平台、行政审批事项100%集中到政务中心窗口办理、各部门向窗口授权达到100%、在政务中心办理的事项按时办结率达到100%),为社会公众提供标准化、常态化、高效化的政务服务,为全市创建“三个生态”、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做出新贡献。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破除政务服务机制体制障碍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环节最简、办事效率最高、服务环境最优”的审批服务环境,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深入排查、及时承接审批服务事项,摸清底数、锁定项目,做好《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动态管理工作,推动权力行使过程和结果公开;严格实施目录化管理,不在《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之列的事项严禁运行,杜绝明减暗增、明放暗收和非法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和全流程监管,用“制度+技术”保证行政权力规范有序运行。
  (二)进一步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与市级新政务大厅建成启用相同步,将市级批复设立的行政审批科室整建制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人员、机构、职能、权限100%进驻;将市本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类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因涉密、场地限制等特殊情况不能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报请市政府批准)集中受理和办理,实现“批管分离”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各县(区)全面完成行政审批股室的批复、设置和组建,上半年审批科室、事项、权限、人员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到位;乡镇年底前所有面向群众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做到人员、事项、流程、收费“应进必进”。
  (三)进一步优化简化审批服务流程环节。持续推进行政审批 “减要件、减环节、减时间”活动,对各部门实施的审批服务事项重新梳理、重新论证、重新确认,对与审批无关的材料、多重证明性材料、相似性材料或要求办事对象重复提供的申报材料进行清理,进一步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大幅削减前置审批,把国务院确定的139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继续开展流程再造,加强对行政审批相关要素的精简、整合与改造,梳理互为前置、相互交叉的联审程序,优化联审联办流程,实施企业注册登记“三证合一”,推动建设工程并联审批,提高联合办件效能,确保政务服务事项提前办结率达到90%以上,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二、健全体系,推动阵地全覆盖硬件大提升
  (一)建成高规格高标准市级政务大厅。6月中旬前建成功能完善、设施一流、全省领先的新市政务服务大厅,满足部门整建制进驻需要;6月底前完成政务大厅的搬迁并试运行,实现市政务大厅的升级换代;7月底前市政务大厅庆阳“慧”服务智能化平台全面上线运行,建立市本级审批服务新环境、新机制。
  (二)推进县乡政务大厅规范化提升改造。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政务服务大厅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有关要求,继续对软硬件不达标的政务中心进行标准化改造,落实“一厅五区五室一台一屏”(事项办理区、咨询服务区、信息查询区、休息等候区、监管办公区,效能监察室、法制咨询室、市<县区、乡镇>长坐班室、联席会议室、更衣休息室,法律政策查询台,LED显示屏)标准,统一使用庆阳政务服务形象标识,完成市县乡村四级中心标准化覆盖,满足部门进驻需要和群众服务需求。
  (三)提升村级(社区)便民服务效能。突出网络通达平台
  应用、简政放权事项下沉、干部驻村服务到位、运行规范保障有序四个重点,切实办实办好村级中心,2015年底前实现村级中心规范化全覆盖;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统筹考虑村情实际和群众需求,科学确定村级中心运行的方式、服务的范围、服务的时间,尽快使村级中心规范运行,常态化服务;进一步梳理确定实实在在能够在村办理的事项,推动涉及民生或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事项由乡镇(街办)充分下沉到村级中心办理;强化村级政务公开力度,明确并统一对外公布服务事项、办事程序、联系方式、办公时间等内容,最大化地方便群众办事;加大对村级中心运行的督查力度,解决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杜绝形式主义,夯实村级中心运行的基础。

  三、融合对接,高标准建设政务服务网
  (一)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按照市、县、乡、村一个网的要求进行网络环境建设,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在部署安全隔离和采取灾备措施的情况下,统一依托互联网运行,保证各级平台间的同网运行和互联互通;依托全省政务服务网建设,横向上在市直各部门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业务标准,统一网络接口,打破行业和部门的技术壁垒,最大程度地提高政务服务网站群的兼容能力和全网办事能力;纵向上在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系统搭设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延伸行政效能监察触角,实现对人、对事、对办理环节全方位、无差别的电子化监察;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网络建设以光纤通达为主要方式,2015年底通网率达到90%以上,确保平台安全、顺畅运行。
  (二)实施市级平台扩容提质工程。围绕智慧服务,扩充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容量,完善多媒体综合信息发布系统、多媒体智能引导查询系统、智能排队叫号系统、电子范例辅助系统、自助服务系统、窗口双屏互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IP对讲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系统,充分发挥政务服务网站群的集群优势,提高网上咨询、网上审批、网上查询能力,增强统一电子政务平台联动审批、综合服务、信息共享、绩效管理能力,提升用户体验,为群众和企业提升不限时间和空间的智能化政务服务。
  (三)建设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以政务大厅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为依托,以“行政审批、便民服务、阳光政务”为主题,基于统一服务框架、统一功能设计、统一技术平台,打造网上办事的并联审批平台、快捷务实的便民服务平台、信息公开的阳光政务平台,推动部门业务系统与政务中心审批平台联网联通,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成市县一体、与省级联通的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网实行信息化、动态化、集中化管理,事项通过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网上“一站式”申报、受理、审批,实现简单业务的异地办理,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以行政审批为重点的各类政务服务。
  四、“对标”创建,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一)深入开展“对标”创建活动。继续组织政务服务系统各级各部门窗口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本行业优秀模范窗口,同业对标,对标找差,对照先进学习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借鉴、吸收和创新,推动窗口服务提质提标提效。
  (二)构建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按照“统一、协调、精简、优化”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政务服务的业务和技术标准,合并、修订、补充、完善管理运行规章制度,建立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服务岗位标准体系,为政务服务工作标准化提供支撑。
  (三)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从运行模式、服务行为、环境设施、日常管理等方面突出抓好标准规范的贯彻落实,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全覆盖。重点结合权力清单工作,对保留事项的名称进行规范,同一个审批事项做到市县乡三级名称一致、事项的子项拆分一致、事项编码一致、网上公布的名称与内部审批系统中的名称一致,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的标准化,全力打造服务过程零障碍、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缺陷、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效能零投诉的高效政务服务机制,努力实现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的无差异化,确保全市政务服务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五、强化管理,建设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政务服务队伍
  (一)加强业务建设。加大与外地政务服务中心的联系交流力度,组织业务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和政务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培养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和政务服务网监管维护等专业人员,建立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业务科室和工作团队,确保每个科室、每名工作人员都能成为行业的专业人员、管理的专门人员和政策业务的行家里手。
  (二)加强人文关怀。丰富人文关怀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服务明星”、“优秀窗口”等争创活动,激发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团结奉献意识;改善窗口工作条件,完善配套设施,营造温暖温馨的工作环境,为窗口人员舒心工作创造条件;健全双向互动机制,扩大窗口人员在政务中心管理、运行、考评等工作中的参与度,增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协作力和执行力。
  (三)加强绩效管理。强化政务服务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细化业绩评定、奖励惩处、评先选优等考核项目,落实窗口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制度,体现差异化、差别化的服务奖惩机制,建立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工作评价机制;积极发挥绩效考评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严格落实窗口优秀人员在评优选模、激励奖励上的倾斜政策,最大化激发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全面打造审批高效、服务一流、人民满意的政务服务中心。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