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人大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的答复
史胜利、王明智、王小娟代表:
你们在市人大四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加大支持华池环境保护工作”提案,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华池县作为陇东油区的主要产区,石油资源储量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多年以来,在确保国家能源建设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对此,市委、市政府历来把加强油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做为“三个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工程来抓,通过专题研究安排,制定整改措施,积极筹措资金等措施,一些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整治,一批油区治理项目正在陆续实施,水环境质量正在逐步改善。一是严格项目准入。按照环保、水务、水保、国土、能源等部门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油田建项目环评、取水许可、水保方案及用地等法定手续,严禁任何未经审批的项目开工建设。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环保专项督查整改要求,结合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调整方案,继续加快市、县、乡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油气设施清理退出进度,进一步提高防范等级,确保环境安全。严格执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用水禁止开采或者使用浅层地下水要求,防止对地下含水层的破坏和污染。二是深化污染治理。“十二五”以来,督促油田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实施了一批老油区污染治理项目。完成了18个采出水系统优化、对所有回注井进行检漏、更新,实施了439处管线穿跨越治理,对990公里的老油区集输管线维护更新。开展了“三防四责”油气泄漏防治、废弃井封堵、伴生气综合利用、作业废水回收利用试验、废弃钻井液治理等重点工程。先后建成20多个伴生气回收项目,封堵废弃井1100多口。截至目前,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内128口油水井已全部完成封堵关停,全市县、乡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内已关停封堵油水井336口。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华池县柔远东沟和鸭儿洼水源保护区内的139口油水井已全部关停封堵。引进社会资金,建成投运5户危险废物处理厂和填埋场,解决了油田开发危废堆存导致的环境安全隐患问题。三是强化水源保护。目前全市已完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划定市级饮用水源1个、县级饮用水源1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77个。累计投资2.5亿元,相继建成小型集中供水工程74处,小型分散饮水工程(小电井、集雨窖)2.15万处,初步解决了老油区农村居住分散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对居住相对集中,能够依托集中供水工程的群众饮水问题,相继实施了乔川乡、元城镇饮用水除铬工程,元城、五蛟、怀安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城壕川安全饮水工程等一批集中式饮用水源工程。对重点油区范围内的庆城县城、华池县城和市区的长远供水安全问题,兴建了扬黄续建向庆城延伸工程、葫芦河水源工程和市区备用水源工程,随着后续项目的不断完善,油区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四是持续加大监管力度。近年来,按照“市级督查、县区监管、企业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交叉执法监察制度,建立环保公安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执法联动机制,持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陇东油区环保大检查、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环境隐患排查等专项执法检查。2013年以来,市、县环境监察部门共查处未批先建、作业油污处置不及时、防渗布破损未及时更换、废水(固废)处置不当或随意排放污染土壤等违法违规行为约530余起,督促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307个开发井场进行了现场整改,下达限期整改通知416份,实施行政处罚474起,罚款1238.7万元,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0起,有效维护了油区生态环境安全。五是开展地下水监测评估。我市已多次开展油区水污染调查工作。国务院出台“水十条”以后,又委托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编制了《庆阳市老油区水环境调查评估方案》并上报省环保厅。同时,我们联合驻庆油田公司,针对油气田范围内的地下水、地表水、采出水、生活污水等,在陇东区域布设155个点位开展定期监测,为进一步掌握油区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老油区水环境调查评价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将会同油田单位,进一步整合企地环境监测资源,逐步建立油区地下水环境在线监控网络。六是加快机制体制建设。从庆阳的实际情况看,要解决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和由于利益分配不公带来的区域发展滞后等问题,必须对资源开发企业按照销售价格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生态补偿资金,作为地方生态环境损害的补偿,用于生态破坏的恢复和治理。我们也多次汇报建议省级政府制定出台生态补偿法规,推动资源开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希望各位代表能够积极呼吁省上相关部门同意将我市作为全省首个试点市,开展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试点工作。同时,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十三五”期间将垂直管理省以下环保监测和监察执法,目前我省正在开展相关工作。
各位代表提出的建议对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认真研究,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同时,再次感谢对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各位代表能够更加关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