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D142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李博、禄雪萍、位小军、郑晓玲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D142号“关于加强全市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116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261个行政村、75个社区,“七普”常住人口217.97万人。全市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8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26个(分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设置村卫生室1277个(分室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在岗乡村医生1493人,其中:(取得执业医师资格75人,执业助理医师资格135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468人,乡村医生资格815人)。
二、近年来我市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
(一)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我市坚持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以基层为重点”放在首要位置,坚持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基础地位。通过“抓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构建了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系统整合、闭环运转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夯实村级基础设施。按照《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标准》,全市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村卫生室面积达到了60平方米、“四室”分开(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1277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分类建设标准,配备了合格乡村医生,配置了满足小病、常见病诊治的基本设备、药品和物资,能够正常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做到了群众就近看病有地方、有医生,积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保障“网底”作用。
(三)强化乡级设施设备。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督促县(区)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利用各类资金投建乡村医疗基础设施,2023年市上为民实事项目“温暖工程”投入2000万元,为2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供热设施。全市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彩超、心电图、DR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万人以下的乡镇卫生院均配备了与承担常见病、慢性病诊治、危急重症病人现场急救、转诊等基本医疗和公卫服务相适应的设备,按标准配齐了诊疗新冠病毒感染所需物资。
(四)深化乡村一体化管理。强化乡村一体化管理,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与所属村卫生室形成了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依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提高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目前全市在岗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占45.41%。规范乡村医生准入流程,合理安排农村订单定向生上岗就业和免试执业注册,2020年以来,全市通过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66人。
(五)靠实层级管理责任。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加挂卫生健康办公室,明确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建立村(居)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1377个,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疫情防控、爱国卫生等方面的职责,县、乡两级组织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进行专题培训。2022年以来,乡村两级在农村疫情防控、基本公共卫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打赢新冠疫情歼灭战作出了贡献。
(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狠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全市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119家,达到推荐标准20家,分别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87.5%、14.7%。创建社区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136个,实现了全覆盖。通过县域医共体科室共建、新技术帮带等方式,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注重实效的特色科室。2021-2022年,建成54个特色科室建设(环县、镇原县各12家、其他5个县各6家),其中2023年投入建设18个特色科室,预计8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利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从2018年开始每年对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临床骨干医师、在岗村医进行脱产培训。2023年组织13名全科医师、53名临床骨干医师、50名村医参加集中培训。依托基层卫生管理平台,2023年组织5217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线上培训,重点对常见病、多发病、分级诊疗病种、慢性病规范化诊疗、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适宜技术、临床检验诊断、基础护理、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
(七)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坚持把医共体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深化乡村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抓手,依托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制定了《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对2023年医共体建设的目标任务、抓促措施、完成时限作了明确要求。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在现有11个县域医共体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医共体管委会及组成人员,组建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列出了体制机制创新、医管委和牵头总医院议事决策制度和权责清单、配套政策体系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具体任务,每月调度工作进展,强力督办医共体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八)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大力推行项目引才、合作引才、兼职引才等柔性引才方式,与省、市内外知名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柔性引进知名专家不定期开展现场教学解决疑难杂症,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服务能力。2022年以来,县乡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78名,安置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68名。持续做好津庆医疗协作,选派244名医务人员赴津进修,诚邀天津106名医疗专家来庆带教。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市级三甲医院向县(区)下派医疗骨干43名,采取多种方式脱产培训基层临床骨干50名、全科医师66名、乡村医生40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和职工周转宿舍不足,乡镇卫生院核编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临聘人员待遇偏低等问题,我们将积极向上建议,在人才培养上给予政策倾斜,增加人事编制核定总数,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数动态调整机制,督促各县(区)履行政府办医责任,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投入乡村医疗机构基本设施建设,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夯实服务网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链条和服务链条,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健全工作体制机制、补齐人才队伍短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着力攻坚克难,落实分级诊疗,深入推进卫生服务管理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和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开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感谢你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庆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5月15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