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318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8-16 00:00:44 【字体:

民建庆阳市支部:

贵支部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庆阳市种业发展》的318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种业振兴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进行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和《甘肃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庆阳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保种、育种、制种、引种、管种”齐抓,通过优化品种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引进推广新优品种,推动我市种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育种科研投入,建设庆阳种质资源库。依托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上肖试验站、陇东学院冬小麦研究所、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建设庆阳市冬小麦育种中心,下大力气解决农作物品种“多乱杂”、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突出问题,全市选育出小麦品种23个、玉米品种2个。市农科院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城镇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与省内外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分子育种、航天育种,培育小麦新品种。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普查,配套建设种质资源库,申请市级财政20万元专项资金,计划在市农科院温泉科研基地建立庆阳市种质资源短期保存库,对2021年以来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3320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地繁育的西峰、陇育、陇鉴、宁麦、兰天等系列小麦品种全部保存入库,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并陆续开展种质资源材料整理、分类、生产性能测定和分子鉴定,打好育种材料基础。目前,庆阳市种质资源短期保存库正在制定完善建设方案,计划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二、扶持本土种子企业,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和惠企政策,帮助种业企业争取科技开发项目,协调财政、税务、银保监等部门落实面向种业企业的各项补贴、税收优惠、保险和信贷支持,鼓励企业立足本地特殊资源、特色品种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企业11家,其中:粮食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8家、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经营企业1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企业2家。甘肃放羊娃农业科技公司与陇东学院、市农科院建立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良种联合攻关体系,联合育成“陇育”等五大系列23个小麦品种,其中陇育5号、陇育10号2个品种通过国家及宁夏品种审定,陇育1号等12个品种通过甘肃省级审定。

三、加大试验示范力度,打造良种扩繁基地。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选择推广适宜我市种植、抗逆性强、稳产高产的农作物新品种。陇东学院、市农科院和甘肃放羊娃农业科技公司在宁县盘克镇建立千亩冬小麦种粮一体化示范基地,年繁育小麦良种300吨左右;庆阳市沐禾农林科技公司、庆阳市天地源种业公司、庆阳市裕丰种业公司在镇原县新城镇、平泉镇、屯字镇、临泾镇、郭塬乡和西峰区肖金镇、什社乡、显盛乡等建立5000亩的小麦良种生产繁育基地,年生产繁育小麦良种1500吨。华池县建成“五谷园”暨小杂粮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基地,宁县、镇原县、华池县、环县建立了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小麦种粮一体化、大豆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点,开展品比试验,总结推广适合山川塬不同地域、不同栽培模式的主推及搭配品种,扩大繁育基地,为提高粮食产量奠定基础。

四、强化种业市场监管,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今年7月份,市农业农村局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制订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把牢种子生产销售关口,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一是加强种子生产管理。建立种子生产繁殖报批备案制度,分类型、分层级进行审批备案,并对生产品种进行品种权审查和质量检测。二是严格市场准入。严把登记备案关和市场准入关,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主体责任,凡进入我市销售种子的企业,必须在种子销售所在地的县(区)种子管理部门备案后,方可开展经营销售业务,统筹对引进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统一组织开展试验示范和品种审定,未通过审定的品种不得生产、经营、推广和发布广告,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未试先推、越区域种植等行为。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全面清查并建立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种子门店)名录台账,分类造册、建档立卡,推行网格化、动态化管理。强化主体监管,坚持日常检查与春秋季种子市场集中检查整治相结合,全面抽查种子标签、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种子经营主体备案、品种审定登记情况,规范种子市场经营秩序。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种业振兴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庆阳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保种、育种、制种、引种、管种”齐抓,引进推广新优品种,优化品种布局,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加强“独、名、特、优”地方品种保护,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编目入库、妥善保存、开发利用等工作,为科研育种提供优良地方种质和基因资源。二是加快优良品种研发选育,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与陇东学院、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共建商业化育种和南繁育种基地,联合攻关选育小麦优良品种,整合力量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开展冬小麦种粮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繁育保障能力。三是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立足不同区域和不同作物,引进示范推广一批抗旱、抗寒、抗病性强的高产优质良种,优化品种布局。同时,建立推广品种有序退出机制,加快新优品种更新换代。四是持续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严把登记备案关、品种准入关,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未试先推、越区域种植等行为。严格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加大违法种子案件和侵权案件查处力度,确保全市农业用种安全。

感谢您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

联系人:吴一哲

联系电话:0934-8402539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