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18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8-20 00:00:29 【字体:

民盟:

你们在2021年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市中药材产业的180号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全市中药材产业的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建议具有很强指导性,提案中提出的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符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际,在今后产业发展中我们充分吸收、采纳和借鉴。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搞好中药材种植基地布局规划。按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对陇东的发展定位和坚持绿色、循环、高效发展理念,2020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区四带”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畜禽、苹果、饲草、中药材、瓜菜等支柱产业,突出培育“甘味”农产品品牌,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华池、镇原、环县、宁县、正宁、庆城6个县48个乡镇为重点片带,打造陇东黄土高原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202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庆阳市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中药材产业实施方案》,提出以华池、镇原为核心,辐射带动宁县、环县、正宁、庆城等县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陇东黄土高原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按照做大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导向,以华池、镇原、宁县、正宁为主建设相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12个,建成万亩标准化中药材生产基地7个,千亩标准化中药材生产基地16个。计划到2023年,建成华池、镇原、宁县10万亩以上种植大县3个。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二、关于优先考虑撂荒地发展中药材。去今两年,按照上级部门安排部署,我们开展了撂荒地专项整治,2020年复垦复耕撂荒地39万亩,2021整治撂荒地18万亩,其中种植中药材4万多亩。在抓好撂荒地整治的同时,我们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按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保障小麦、玉米、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蔬菜、油料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的要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对符合种植中药材的撂荒耕地,优先发展中药材。

三、关于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投入。近年来,我市在中药材种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引进推广了中药材高垄栽培,黑白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应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微肥、微量元素;药材机械栽培、采挖;病虫害绿色防控;瓜菜、林果、粮食等作物立体间作、套种等10余项新技术及配套设备,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今后,我们将积极推进“宜机化”建设,重点以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组织为带动,引导开展中药材栽种、采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综合科技水平。

四、关于加快全市中药材加工交易市场的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中药龙头企业在庆阳建办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厂,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以华池、镇原主产县为重点,积极推进中药材市场建设,加快建设中药材储备库、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产品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综合服务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组织开展中药材产销对接活动,鼓励企业注册商标,构建“陇药”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岐黄中医药文化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深入挖掘中药材产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加快生产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在华池县建成特色明显、资源优越的中药材产业园1处,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输出。计划到2023年,建成镇原、华池、宁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各1处,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再次感谢你们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我们将继续向你们予以反馈。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单位:种植业管理科

联 系 人:石  涛

联系电话:0934-8212856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