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2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8-13 00:00:42 【字体:

耿建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产业扶贫成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提案》收悉。经商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销售工作,多措并举加强农产品销售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畅通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规范农产品销售市场秩序,助推农民稳定增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市上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实施意见》《庆阳市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总体实施方案及分产业实施方案》《“甘味”庆阳农产品品牌培育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从2021年开始,重点围绕什社小米、正宁大葱、板桥白黄瓜、庆阳黄花菜、香瓜、白瓜籽等特色优势产品,持续推进“甘味”庆阳农产品品牌培育,每年创建区域公用品牌2个以上、企业商标品牌10个以上、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积极推广“331+”模式,加大龙头企业“外引内培”力度,力争到2023年新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40家以上,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达到75%以上,家庭农场达到2000家。依托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平台,实现优势特色产区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全程监管和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建立并完善“甘味”庆阳农产品品牌培育、推广和管理体系,截至2021年8月上旬,全市有6个区域公用品牌和21家企业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02个。强化农产品宣传推介,市上成功举办“2020美丽乡村中国庆阳行•庆阳特色农产品我代言—庆阳苹果宣传推介会”,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投放了庆阳苹果广告;承办“第四届中国苹果产业大会”“第八届全国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支持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建设。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支持,加强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8月上旬,全市累计建成果蔬保鲜库190座、储藏能力11.7万吨,2021年争取中省补助资金2767万元,计划新建47座、储藏能力3.67万吨,力争到2025年全市达到620座、储藏能力123万吨。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不断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率。

四是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截至2021年8月上旬,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到331家,其中市级以上101家(国家级2家、省级43家、市级56家)。中盛、圣农、海升、正大、东方希望等现代化农牧业龙头企业落户我市,环县肉羊、镇原肉鸡、西峰生猪、宁县庆城苹果、正宁肉牛、华池中药材、合水奶山羊等“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初具雏形,打造形成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体系化物流配送和营销网络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逐步实现了企业持续发展与农民稳定增收的“双赢”。

五是推进产销对接和电商带货促销。制定《“大美庆阳•全民乐购”消费季2021年度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在超市设立农产品展销推介专区,指导农产品企业、农贸市场、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院对接”,依托农产品企业在京津沪广等设立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组织农产品生产经销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杨凌农高会”“甘肃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通过电商带货等形式开展网络促销,为确保庆阳苹果、肉鸡、肉羊、小杂粮、黄花菜、食用油、杏制品、奶制品、调味品、中药材、羊绒等特色农产品“销得出”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累计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11.3%。

六是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格执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积极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和农产品监督抽检整治,常态推进农资市场执法宣传和监管工作。截至2021年8月上旬,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9.4%以上,质监合格的生产经营主体达到890家。针对环县个别商贩在粮袋中加水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继续加大农业综合执法监管力度,并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健全完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和商贩名单管理,在全市上下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序的竞争环境和放心的消费环境。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围绕全市“牛羊猪鸡果草菜药”八大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一县一业”“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紧盯农产品销售的难点堵点问题,不断健全农产品销售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切实规范农产品交易市场秩序。引培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供种购销、精深加工、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稳固农业产业带农增收长效机制。

感谢您对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0934−8220670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