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四届政协四次会议第16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年生义 发布时间:2020-12-03 17:09:10 【字体:

尊敬的张自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九大以来,我市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015]基础建设,夯实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近年来,我市加大基层投入,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确保实现“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保障“网底”职能。2019年按照全省《基本医疗有保障清零筛查工作方案》和脱贫攻坚“3+1”冲刺清零行动要求,对全市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筛查摸底,筛查村卫生室1276个(包括分室16个),其中:服务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村卫生室1156个,服务常住人口200-800人的村卫生室118个,服务常住人口200以下的村卫生室2个。对面积不达标的村卫生室各县区通过采取新建、改建、扩建、腾挪、搬迁等途径进行整改,2019年新建村卫生室69个,今年新建35个,对部分村卫生室是进行了维修改造,所有村卫生室达到了60平方米,有诊室、药房、公卫服务室、观察室等4室分设。目前,每个村有1个合格的村卫生室,每个卫生室有1名合格的村医均通过市县验收,1253个村卫生室均由1名以上的乡村医生,23个由乡镇卫生院派驻的村医正在通过订单定向生和社会招考的方式逐步得到解决。

2、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提高业务服务水平。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通知》(庆政办发[2015]156号)精神,针对全市乡村医生能力水平低下,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近几年,我市多措并举,全面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提高村医对常见病诊治能力。一是实施乡村医生能力提升项目。从2016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在陇东学院对乡村医生进行为期6个月培训的轮训,提高村医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共培训乡村医生1497名。二是集中脱产定点培训。利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中央补助资金项目,从2018年开始每年安排30名在岗村医先后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针对常见病诊治和中医诊疗和适宜技术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脱产培训。今年,安排30名村医在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为期3个月的培训。三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根据《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1)》,依托基层医疗卫生管理平台培训系统,利用三年时间,围绕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中医适宜技术等重点服务内容,进行分层次、分年度、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培训;重点对常见病、多发病、分级诊疗病种、慢性病规范化诊疗、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适宜技术、临床检验诊断、基础护理、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共1571名乡村医生参加的理论培训,持续提升了我市基层卫生人才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3、抓好队伍建设,落实订单定向生到村医岗位工作。2010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61号),从2010年起,在全国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从事全科医疗卫生人才。我省从2017年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录工作,目前,首届订单定向生已经毕业,正在衔接落实到村卫生室工作事宜,初步建立了订单定向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的机制体制。

4、加强乡村医生监管,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按照“乡聘村用,乡村一体”的思路,将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由院长担任法人,村医为村卫生室负责人,实行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全市1276个村卫生室与所属乡镇卫生院严格落实村医绩效考核和规范统一的管理,建立了以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硬件设施标准化、运营管理规范化、指导监督体系化、服务质量优质化为主要目标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2019年省卫健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好乡村医生职责待遇的通知》(甘卫基层函〔2019〕154号),对乡村医生的工作内容收入构成和待遇保障统一进行了规范,全市乡村医生能够按月落实预发2000元(服务1000人以下1000元)基本工资,按季度实行绩效考核。同时,在岗乡村医生参照企业职工购买养老保险,离岗村医发放养老补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感谢您提出的提案,并欢迎继续关心支持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