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2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庆阳市督查考核局 发布时间:2016-12-12 11:11:00 【字体:

民盟庆阳市委员会:

  贵单位在市三届政协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全市开展弘扬讲传统、传美德、树家风,教育好子女的建议》(第22号)收悉。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不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年初,市文明办在制定《2016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时,及时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之中。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资源,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活动和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传统节庆节点,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童心向党”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学校教育、媒体传播、文艺创作、民间传承等途径,着力弘扬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敦亲睦邻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规划建设了一批市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围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家风家教,传播孝道名篇名句,传承优良校训校风,培育良好企业精神,创新发展乡贤文化。西峰区组织乡镇、街办、区直部门利用文化墙、宣传橱窗等载体,全力做好好家训展示工作,并通过舞剧、小品、喜剧、演讲等艺术形式,宣传家教,阐释家训,展现家风,让广大群众见贤思齐,让家风教育深入人心,将家训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市县(区)教育部门能够依托各级中小学校的家长学校、主题班会、队(团)日等活动,充分发挥培育、传承良好家风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更加注重自身修养、言传身教,引导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使未成年人在良好家风熏陶下健康成长。

  二、以开展“传家训 亮家风”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文明家风建设

  以开展“传家训 亮家风”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家训、家风教育,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名家讲家风。邀请专家、学者通过举办报告会、召开座谈会、组织巡回宣讲等形式,对家风、家规、家训进行知识普及。市国税局、市妇联联合举办了“颂家训、亮家风、树形象、促工作”主题活动,邀请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人民大学孙健升副教授做了专题讲座。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在合水县何家畔镇举行了“传家训、亮家风”主题活动,向8县(区)家风建设示范点家庭赠送了以传统优秀家训为主题的书法作品270幅,并举行了慰问演出。大众议家风。以道德讲堂、陇东大讲堂、文化大舞台等为平台,组织群众议家训、说家风、晒家风,开展讲家庭和谐故事和才艺展示等活动。以主题班会队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为载体,组织教师、学生、家长针对各自的家风家训开展大讨论、主题征文、故事大赛、经典诵读等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家庭环境。书画绘家风。组织书画家、书画爱好者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为广大居民书写家规家训,绘制家风主题文化墙,以字画抒胸怀,以墨香扬家风,提倡将家风以书画作品的形式悬挂厅堂或家庭显著位置。市文明办邀请6名书法家书写“家训书法作品”书写家规家训500多幅,装裱捐赠与8县(区)家训示范家庭。非遗秀家风。充分利用剪纸、皮影、香包等庆阳传统文化项目资源,辅之以舞蹈、歌曲、快板、故事会等文艺形式,创作以家风建设为主题的作品,展示好宣传好家风。媒介展家风。在陇东报、庆阳电视台、庆阳文明网等媒介上刊播家风建设公益广告100多条;利用街头公园、广场、文明街、文化墙、宣传栏等载体,绘制文化长廊562条、宣传版面340幅;组织开展 “好家风 好家训”征集活动,征集好家风、好家训160条。

  三、以评选“最美家庭”等活动为平台,不断提升家庭文明程度

  突出家庭主体,广泛组织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重点选树一批有良好家风家训的家庭典型,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树立家庭学习榜样。结合“道德红黑榜”、“善行义举榜”、“诚信红黑榜”建设,宣传了一批家风淳朴的家庭事迹,推动了家风文化建设。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寻找“最美家庭” 1324个,参与各类“晒、议、讲、展、秀”活动的家庭1530户,晒出家庭照片1050张,举办最美家庭故事会次数1535次、家风家训评议会265场次,市、县级开通活动官网9个,建立社区“妇女之家”“最美家庭”“庆阳好人”光荣榜65个。我市赵金凤、第小妮、钟小荣家庭先后荣获 “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刘兰芳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20户家庭被评上 “全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10户家庭被评为 “全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第小妮、马琴、张庆龙等5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贺九花、黄继龙、张茂龙等6名同志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李勃、路甜甜、李鹏亮等31名同志荣获庆阳市道德模范。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广大家庭成员道德修养和生活方式得到明显转变,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良好的村风民风得以树立和传播,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逐步探索常态化的工作方式,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树立更多更好的家风家训,使弘扬中华美德、追求和谐友善、创造幸福美好家庭的主旋律在我市经久不衰地传唱。

  期盼贵单位继续关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到:
【打印正文】